簽售會的熒光板還掛在少兒館門口,陳館長正踮腳收最後一張"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海報。
沈星河的運動鞋碾過地上零星的糖紙,那是剛才小學生們搶簽名時掉的。p3的紙箱跟在後麵,牛仔外套下擺沾著的藍墨水在路燈下泛著青,像塊沒化開的瘀青。
"陳老師,張編輯在二樓辦公室。"圖書管理員小吳從借書台探出頭,她的聲音壓得很低,鏡片後的眼睛往門口瞟了瞟,"剛才有輛黑轎車在館外轉了兩圈。"
沈星河的後頸突然發緊。
他想起下午收到的匿名短信,手機還在褲袋裡發燙。
推開二樓辦公室的門時,混著舊書黴味的暖風裹著張編輯的咳嗽湧出來——那位總穿格子襯衫的編輯正蜷在藤椅裡,膝蓋上攤著本《哈利·波特》樣書,書頁邊緣被他搓得卷起毛邊。
"老陳,你這暖氣開得太足了。"張編輯抬頭,眼尾的紅血絲像裂開的蛛網,"我剛從出版社過來,周慕雲的人在印刷車間蹲了一整天。"他的手指無意識摳著椅墊的破洞,"今天下午三點,儲運部的老張被叫去談話。
他們翻出了給咱們的五百本樣書,問是不是"未經備案的境外文化產品"。"
陳館長把門鎖扣上,金屬碰撞聲驚得韓寒懷裡的紙箱晃了晃。p3掉出一個,《夜空中最亮的星》的前奏漏出來,吉他音在密閉的空間裡格外清亮。
"周慕雲?"沈星河拖過張編輯對麵的木凳坐下,椅背抵著牆,能摸到牆皮剝落的碎屑。
前世他聽過這個名字——後來成了文化市場稽查隊隊長,手段狠辣到連盜版商見了都繞著走。"他具體查什麼?"
"外來文化、地下音樂,兩條線一起掐。"張編輯從襯衫口袋摸出皺巴巴的煙盒,抽出半支煙又塞回去,"今天在電梯裡聽見他跟手下說,"三中那個文化沙龍有問題"。"他突然傾身,指尖幾乎戳到沈星河鼻尖,"小沈,你們搞的p3音樂,在論壇上被標記成"非法傳播音像製品"了。
剛才我來的路上,看見報亭在賣新一期《文化監管動態》,頭版標題就是"警惕數字音樂侵蝕青少年"。"
窗外傳來汽車鳴笛,陳館長走到窗前,白頭發在玻璃上投下模糊的影:"下午有家長來投訴,說《哈利·波特》裡的魔法是"封建迷信"。
我查了借閱記錄,那本書被借了二十八次,每次都是不同的孩子。"他轉身時,領口的銅製校徽閃了閃——那是他當語文老師時的舊物,"他們怕的不是書,是孩子們開始自己選書了。"
沈星河的拇指摩挲著褲縫,那裡還留著下午可樂潑過的硬痂。
他想起前世在互聯網浪潮裡見過太多這樣的時刻:新事物剛冒頭,舊規則就舉著大棒砸下來。
可這一次,他不是旁觀者。"我們需要更隱蔽的渠道。"他突然開口,"公開簽售會、論壇訂單,這些太紮眼。"p3們在箱底發出細碎的碰撞聲:"大劉說印刷廠能改包裝,把p3塞在練習冊裡。
上次給重點中學送模擬卷,他們連箱子都不拆直接發。"他的喉結動了動,"我樂隊的人在各個學校有朋友,二中的鼓手能混進學生會,三中的貝斯手管著廣播室——"
"還有社團。"沈星河打斷他,眼睛亮起來,"天文社、話劇社、詩社......這些社團活動學校睜隻眼閉隻眼。p3刻成"社團活動錄音"。"他掏出手機,翻出論壇後台的數據,"看,今天新增的訂單裡,70來自市重點的幾個班級。
他們班主任是陳老師的學生,能幫忙打掩護。"
張編輯的手指終於按亮了打火機,青煙在暖風機前扭成小蛇:"但周慕雲的人不是傻子。
上回查盜版書,他們連學生書包都翻。"
"所以得用他們想不到的方式。"沈星河往前探身,桌上的樣書被他推到眾人中間,"快遞。"他指了指書脊,"我聯係了通達快遞的王哥,他手下有個分揀員是韓寒樂隊的粉絲。
我們把書裝進"教輔資料"的箱子,貼"家長寄給學生"的麵單——家長寄書,總不能算非法傳播吧?"
陳館長的手撫過樣書的燙金書名,指節微微發顫:"那音樂呢?p3太顯眼,學生揣著走會被老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