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國把柴堆拍得簌簌響,指節被雨水浸得發白:"這柴才晾了三天,潮氣全悶在裡頭。"他蹲下來抽了根鬆枝,指甲一掐就冒出水珠,"明兒要是接著下,灶膛該喝泥漿了。"
院外的議論聲順著雨絲飄進來。
張嬸的大嗓門最先炸響:"我說換煤氣灶吧!
老沈頭那口破灶,當年我家老李修了八回!"幾個老太太跟著附和,說什麼"代煮點不著火,孩子們要餓肚子"。
沈建國的後頸蹭地紅了,抄起半塊磚"咚"地砸在門檻上:"火變了,飯就不是那個飯!"他喘著粗氣,喉結上下滾動,"小夏她媽最後那碗粥,就是這灶熬的......"聲音突然啞了,像被水澆滅的灶膛。
沈星河蹲在井邊,雨絲順著發梢滴進衣領。
他盯著竹筐裡的濕鬆枝,手指輕輕抹過最底下那根——鬆針背麵凝著層白霜似的黴斑。
記憶突然翻湧:母親化療那年會把舊報紙揉成團塞灶膛,"芯乾外燥,火才穩"。
他捏著黴斑的手指微微發抖,前世總嫌母親省得可憐,現在才懂那團紙裡裹著多少過日子的巧勁。
"小海!"他喊住抱著作業本跑過的周小海,"幫叔個忙成不?"少年的眼睛亮起來,褲腳還沾著泥:"叔要啥我都幫!"沈星河指了指院角的竹簍:"把這些舊報紙和數學本收起來,潮的放左邊,乾的放右邊。"周小海蹲下去翻,一張寫滿算式的紙飄出來,他慌忙按住:"這頁我還沒算完......"
"叫上你同學,"沈星河摸出塊水果糖塞過去,"收集十斤廢紙換一捆柴,咋樣?"話音剛落,院外呼啦啦湧進七八個孩子,王奶奶家的小孫女舉著作文本喊:"我有三篇《我的媽媽》!"林夏撐著藍布傘走進來,發梢滴著水:"不如設個"換柴製"——一小時社區服務換一捆特製柴,孤寡老人可以讓彆人代勞。"她翻開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著獨居老人名單,"李爺爺掃院子,張嬸帶小囡,剛好盤活鄰裡。"
第一把"知識柴"點燃時,濃煙嗆得沈建國直咳嗽。
他抄起火鉗要掀灶蓋,卻見火焰舔過報紙邊緣後突然穩了,橙紅色的光裹著鬆枝,比乾柴燒得還旺。"油墨裡的鬆香!"沈星河拍了下大腿,"媽當年用報紙,原來是這個理兒!"沈建國的火鉗懸在半空,忽然彎腰撿起塊燒剩的紙角——是周小海的數學題,"解:設媽媽回家天數為x......"他喉結動了動,把火鉗輕輕放回牆根。
周小海連續三天來換柴,卻總把柴捆藏在背後。
沈星河假裝整理竹片,看他貓著腰往巷尾跑,影子被雨簾拉得老長。
深夜,他跟著那抹瘦高的影子來到漏雨的小平房,門縫裡漏出點火星。
周小海正蹲在地上,把柴枝掰成小截,點燃後又趕緊用濕土壓滅,青煙順著破門縫往外鑽。"媽媽說,要是房子沒人住,房東就會收走。"少年沒回頭,聲音像被雨泡過的棉絮,"我燒點煙,他們就以為......"
沈星河轉身跑回家,翻出壓箱底的舊煤爐。
他敲開周小海的門,故意把煤爐往地上一墩:"新試驗的灶具,你幫叔看著點?"少年的眼睛瞪得溜圓,手指蹭著煤爐上的紅漆:"真的?"沈星河背過身抹了把臉,聽見身後傳來抽鼻子的聲音:"叔,等媽媽回來,我給她看這個......"
林夏整理竹片時,突然"呀"了一聲。
沈星河湊過去,見三十多張竹片上都寫著類似的話:"小輝暑假該回來了"、"阿敏的火車票買了沒"、"強強說想吃紅燒肉"。
她抬頭時眼睛發亮:"咱們設個"候鳥飯"專窗吧?
寒暑假給留守兒童的父母留飯,等他們回來還熱乎。"沈建國正蹲在院裡拆舊衣櫃,錘子聲突然停了。
他摸著衣櫃裡的老漆,忽然抄起鋸子:"我給釘個保溫箱,底板刻上日期......"
暴雨夜來得猝不及防。
沈星河在公司處理並購案,手機突然震了震——是父親發來的照片:灶膛裡的火舔著鍋底,牆上兩個影子疊在一起。
他抓起外套往外衝,雨幕裡路燈全滅了,整條巷黑得像口鍋。
推開院門時,他差點撞翻柴油燈。
沈建國佝僂著背坐在灶前,火光照得他白發發亮。"最後一戶是陳奶奶,"他把熱飯往保溫箱裡塞,手背上全是被柴火燙的泡,"她說孫子明天到......"沈星河接過保溫箱,觸到箱底的刻痕——1998.9.1,歪歪扭扭的,像孩子寫的。
手機在兜裡震動,並購案負責人的消息跳出來:"收到,延期。"沈星河望著父親被火光映紅的側臉,忽然想起重生那天,父親也是這樣蹲在灶前,給他煮了碗溏心蛋。
雨還在下,灶火卻燒得更旺了,把兩人的影子投在牆上,晃啊晃的,像要融成一團。
天快亮時,沈星河蹲在灶前清掃積灰。
鐵鏟碰到個硬東西,他扒開黑灰,露出半截焦黑的鐵盒,盒蓋上的紅漆早被燒沒了,隱約能看出"糧票"兩個字。
他手頓了頓,把鐵盒輕輕放進圍裙口袋——等雨停了,得問問父親這是哪年的老物件。
喜歡逆流韶華請大家收藏:()逆流韶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