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
雙方文明都有在這兩個領域,繼續進一步提升的需要,
有很大程度的,技術互換,技術交流的必要。
此外,
能源技術和航行技術的發展,雖然對兩個文明的整體發展影響都很大,
但短時間內,
在雙方文明都交流欲望,大於發生一場星際戰爭的欲望的情況下,
即便這兩項技術在交流中,雙方文明實現一定發展,
暫時沒有太直接的威脅。
至少,即便是到現在為止,雙方文明都還沒有對什麼電磁軌道炮,激光武器等星際戰爭武器,進行任何層麵的技術交流。
……
這兩項技術交換的過程,
秦裕肯定是參加了。
畢竟,人類文明這邊,可能也實在是很難找到,在這兩項技術領域能夠超過秦裕的研究人員了。
此外,
在斯托文明到來的這些年,
除了先前對強人工智能技術再進行了一些研究以外,
這些年,哪怕是dt04電推進係統已經實現,
但秦裕大部分時候,直接參與研究工作時,
還是領著負熵研究院能動所一眾研究團隊,研究員再進行電推進係統的研究。
在首次遭遇到了其他地外文明之後,
這大概就是人類文明目前最緊迫的研究需要了。
先不說其他的,如果人類文明的星際飛船航行速度足夠,
至少打不贏還能夠往星空深處逃離,有更多的騰挪空間。
此刻,
對於斯托文明的能源技術和航行技術,秦裕還是很好奇的。
……
因為關乎的技術領域過於重要,
所以哪怕是有那麼多前提條件,讓雙方文明達成了在這兩個領域進行技術交換的一致,
但雙方真正進行技術交換時,還是進行的異常謹慎。
花費了大概整整一年時間,
人類文明與斯托文明才在來回之間,大致完成了能源領域的交流,
斯托文明能源相關技術也彙總到了秦裕這裡。
首先,
從先前的幾項技術交流中,
就可以看出來,斯托文明在生物技術上,有著相當程度的研究。
這可能和斯托文明的天然環境有關,
也可能和斯托文明在漫長遷徙中,接觸過不少不同的生態係統,不同的生物形態,不同生物底層機製有關。
隻是,斯托文明在能源技術的發展上,
也和生物技術有一定聯係,是有些超出人類文明負熵研究院相關研究員們預料的。
在能源方麵,
人類文明其實已經算是比較得天獨厚了,在人類文明的可控核聚變發展到氦3聚變階段時,月球上就有足夠的氦3供人類文明發展使用,
而斯托文明,在這方麵則更加‘過分’。
人類文明最早用於實現可控核聚變裝置的關鍵材料,是由人類文明自己研究合成的。
在氦3聚變技術的研究時,更是如此,是秦裕直接參與材料領域的研究,以計算材料學的方式,‘找到’了那樣合適的材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斯托文明的關鍵材料,就裸露在他們母星的地表上,是天然的,耐超高溫,扛中子輻射,有著極好的性能,
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斯托文明最初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難度。
如果說,人類文明最初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實現,是基於強人工智能的,控製係統的勝利,
那斯托文明最初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實現,完全是材料領域的力大磚飛。
而正常來說,那時候斯托文明內,不應該有合適冶煉那種關鍵材料的方法,
但偏偏,一物降一物,就在斯托文明的母星上,還有另一樣‘生物’能夠對這樣關鍵材料產生作用,
讓斯托文明在早期,就能夠以類似於‘生物冶煉’的方式,完成那關鍵材料的冶煉成形,
然後又以這種關鍵材料,完成了可控核聚變裝置的建造和實現。
這種程度的幸運,負熵研究院內能動所的研究員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隻能說,能夠在宇宙中實現長期遷徙,能夠從一顆行星發展成長起來的文明,
必然都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到目前,
斯托文明的能源技術自然不可能還停留在早期階段,
大概發展到了和人類文明目前氦3聚變裝置差不了多少,稍微領先的程度,
反應時使用的物質,倒不是氦3,而是另一種在相近溫度下,能夠實現聚變反應的東西。
之前那誕生於斯托文明母星的關鍵材料,倒是在斯托文明目前的能源裝置中依舊在使用,
隻是,不再需要依賴於從母星開采,而是能夠自行完成合成。
而從目前斯托文明和人類文明能源技術上的區彆來說,
這次兩個文明之間的能源技術交換,
對於雙方文明,都是一件大好事。
一個沒有依賴那種天生的材料,就實現了氦3聚變,
一個沒有依賴於和人類文明同樣材料,同樣技術,就實現了同等級的聚變能源技術。
那兩個文明互相的掌握能源技術互通有無之後,能夠達到的效果是什麼呢?
人聯紀元,67年。
人類文明,斯托文明,都掌握了對方文明的能源技術之後,
同時以對方文明的能源技術結合己方文明的技術,
建設了各自文明的新一代能源裝置。
新一代的能源裝置,依舊是可控核聚變技術路線上的產物,
但可控聚變反應堆運行時,內部核心區域可達到,可持續,可承受的最高溫度,對比之前翻了不止一倍。
此前人類文明的氦3聚變反應堆內部核心區域,反應溫度大概在一億上下,此刻已經在朝著三億溫度衝鋒。
雖然依舊能夠叫做氦3聚變反應堆,
但實際上,已經能夠不止容納氦3進行反應,一些聚變反應條件更加嚴苛的物質,同樣能夠在目前的聚變技術下,達成聚變反應,釋放出能源。
另一邊,
斯托文明的情況也是類似的,
也在同一年,完成了更新一代聚變裝置的建造和試運行。
可以說,
依賴於雙方文明在能源技術上發展不同給對方文明帶來的啟發和幫助,
雙方文明在這一次的能源技術交換中,
都朝著可控核聚變技術這條技術路線下的終極目標,重核聚變技術踏進了一步,
也因此,
人類文明和斯托文明,雙方文明乾脆決定一鼓作氣,
在繼理論研究合作之後,
雙方文明達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技術領域的合作科研項目。
“重核聚變研究項目”。
雙方能源技術領域的研究者,從目前雙方的能源領域基礎出發,
嘗試進行更前進一步,更先進的可控核聚變能源技術研究。
喜歡人類拯救計劃:苟住,人類文明!請大家收藏:()人類拯救計劃:苟住,人類文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