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吸氣都深沉而悠長,將氧氣充分吸入肺中,胸口微微起伏;每一次呼氣都緩慢而平穩,避免產生氣泡暴露位置,水下隻留下細微的水流痕跡。
而我則如同一位忠誠的守望者,留在魚棚之內,透過棚壁的縫隙,全神貫注地監聽著汪經緯在豆腐堰裡的一舉一動,耳朵捕捉著每一個細微的聲響。
魚棚是用鬆木搭建的,木板之間的縫隙恰好能讓我觀察到水麵動靜,卻不會被外麵發現,如同一個天然的觀察哨。
棚內彌漫著鬆木的清香與淡淡的魚腥味,混合成一種獨特的氣息,那是屬於家鄉的味道,讓我感到安心。
終於,我捕捉到了關鍵的信息——水下傳來一陣不同於魚群遊動的劃水聲,頻率急促而雜亂,顯然是汪經緯又在移動位置,他的耐心已經快要耗儘,動作也變得有些急躁。
監聽到汪經緯又一次來到了離魚棚極近的地方,距離不足十丈,水麵上甚至能看到他拖動魚網時泛起的波紋,如同一條蜿蜒的蛇在水麵遊走,留下明顯的痕跡。
憑借著敏銳的直覺和對局勢的精準判斷,我根據網兜下沉的幅度確定他所偷的魚重量已經超過了六十斤,網繩在水中繃得筆直,顯然負荷不小,連他遊動的速度都慢了許多,身體在水中的起伏也變得更加明顯。
絕不能讓他達到六十六斤!在那神秘的術數之中,六十六可是代表著“六六大順“的數字,尤其在除夕夜這個特殊時刻,更被賦予了特殊的寓意,象征著來年的順利與豐收,是人們心中美好的期盼。
一旦讓他帶著六十六斤魚順利脫身,或許會讓他的氣焰更加囂張,認為自己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對我們後續的計劃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甚至會變本加厲地進行偷竊,讓堰塘的魚兒遭受更大的損失。
我當機立斷,立刻采用投石子的方式,向哥哥傳遞信號。
我從棚角的石堆裡撿起一粒鴿子蛋大小的鵝卵石,這石子邊緣光滑,是被水流衝刷多年的佳品,表麵還帶著濕潤的水汽,摸上去冰涼而順滑。
我投石子的準頭向來不佳,差得如同迷失方向的孤雁,毫無章法可言,石子在空中劃出一道歪斜的拋物線,與哥哥所在之處相距超過三米,心中不由得一陣緊張。
然而哥哥在這方麵卻如同百發百中的神射手,極為在行,他在水中的行動猶如一陣無聲無息的風,輕輕滑過水麵,沒有絲毫的漣漪,隻見他手腕輕抬,動作快如閃電,一伸手便精準地接住了那粒石子,動作行雲流水,仿佛石子本就該落入他手中,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兄弟間的默契在這一刻完美展現。
就在此時,老農會大院子方向,突然傳來一陣格外熱烈、震耳欲聾的爆竹聲。
那聲響如同滾雷過境,先是單響的驚雷炸響,“轟隆“一聲,震得地麵都微微顫抖,空氣中都彌漫著震動的氣息;緊接著便是成串的鞭炮如瀑布般傾瀉,劈裡啪啦的聲響連綿不絕,如同無數顆珠子落地,清脆而密集。
那聲響,仿佛是來自另一個神秘世界的喝彩,又像是某種神秘力量在為哥哥的行動加油助威,將夜晚的熱鬨推向了一個小高潮,讓空氣中都充滿了喜慶的火藥味,那味道雖然刺鼻,卻充滿了節日的氛圍。
夜,愈發深沉,仿若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將整個世界緊緊包裹,連星星都隱入了雲層,仿佛害羞地躲了起來,不再露麵,唯有夜色,如同溫柔的銀紗灑在大地上,為萬物披上了一層朦朧的外衣。
然而大年夜的熱鬨氛圍,卻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愈發熱鬨,絲毫沒有因為夜色的加深而減弱。
還不到二十三點,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便如同洶湧澎湃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從未停止過,將夜空裝點得熱鬨非凡,每一聲爆竹都像是在為新年的到來歡呼。
土地下戶已經過去幾年了,政策的春風吹遍了鄉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和生活的改善,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今年更是憂樂溝豐收最為顯著的一年,糧倉堆滿了穀物,金黃的玉米、飽滿的稻穀,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那是豐收的味道;堰塘裝滿了鮮魚,條條肥碩,活力十足,在水中歡快地遊動。
也是百年來這裡最為富裕、最為熱鬨的大年,連空氣中都彌漫著喜悅與富足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沉醉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遠處的小米山,宛如一座神秘的燈塔矗立在夜色中,山體的輪廓在夜色下若隱若現,如同沉睡的巨人。
有人登上了山頂,點燃了不下十種高檔煙花。
那些煙花在夜空中炸開,有的如牡丹綻放,層層疊疊,雍容華貴,花瓣的紋理清晰可見;有的似流星墜落,拖著長長的尾巴,劃破夜空,留下一道璀璨的痕跡;有的像銀蛇狂舞,扭曲盤旋,姿態萬千,靈活而優美。
它們依次開放,將黑暗的夜空裝點得五彩斑斕,連雲朵都染上了絢麗的色彩,紅的、黃的、綠的、紫的,如同打翻了的調色盤,讓人目不暇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邊,憂樂溝的最高峰寨子山頂,也聚集了不少鄉民,他們臉上帶著笑容,手中捧著各式各樣的煙花,競相燃放著,多達數十種,與小米山的煙花遙相呼應,形成了一場盛大的空中盛宴,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在這美麗的夜色之中。
一時間,天空中百花爭豔,整個東方天際都仿佛被點燃了一般,成了火樹銀花的奇幻世界。
簸箕山、長山、兔兒山、壇子山、碾子山、撞杆山、磨子山、黃泥巴山、向山、寨子山和小米山,這些平日裡看似平凡的山巒,此刻紛紛如同被賦予了生命的精靈,幾乎同時有焰火騰空而起,照亮了每座山的輪廓,讓它們在夜色中清晰可見,如同大地的脊梁在閃耀。
火光與爆竹聲交織在一起,大地仿佛在這股神秘力量的衝擊下微微顫抖,山巒也似乎在這熱鬨的氛圍中輕輕搖晃,連豆腐堰的水麵都泛起了細碎的波紋,應和著這天地間的歡騰,如同在跳一支歡快的舞蹈,慶祝著這美好的節日。
有人在這喧囂中,對著群山發出撕心裂肺的長嘯,將一年的辛勞與喜悅儘情釋放,聲音在山穀間回蕩,久久不散,帶著一種原始的力量;有人興奮地高聲大叫,呼喚著親人的名字,傳遞著節日的祝福,聲音中充滿了溫暖;有人放開喉嚨大聲歌唱,山歌小調在山穀間回蕩,旋律優美動聽,充滿了鄉土氣息;有人則縱情歡笑,笑聲清脆如銀鈴,充滿了幸福與快樂,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多種家畜家禽也仿佛受到了這熱烈氛圍的感染,狗兒對著天空狂吠,聲音洪亮,充滿了活力;雞鴨在雞舍裡咯咯亂叫,此起彼伏,如同在演奏一首田園交響曲;豬圈裡的豬也哼哼唧唧,加入這場午夜的狂歡,整個鄉村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
聲波如同洶湧的海洋,一波又一波地衝擊著整條憂樂溝,就連平靜的豆腐堰,也在這聲浪的衝擊下微微動蕩,水麵的倒影碎了又合,合了又碎,如同一個破碎又重組的夢境,充滿了奇幻色彩。
在這一片混亂與熱鬨之中,我必須集中全部的精神,屏蔽掉外界的乾擾,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聽覺上,才能勉強聽到汪經緯在水中那細微的動靜——他調整呼吸時的輕哼,如同受傷野獸的低鳴,帶著一絲疲憊;魚網拖動時與水草的摩擦聲,沙沙作響,清晰可辨;還有大魚在網中掙紮時的撲水聲,濺起細小的水花,帶著生命的掙紮。
這些細微的聲響都逃不過我的耳朵,在我腦海中形成了一幅清晰的畫麵,讓我能夠準確判斷他的位置和動作,如同親眼所見一般。
在古老而神秘的漢家文化裡,石與水的結合宛如一幅蘊含著無儘奧秘的古老畫卷,其中包含著極為奇妙的思考。
它們不僅能組成“沰““沯“等充滿神秘色彩的字,前者形容雨滴落石之聲,清脆悅耳,如同天籟;後者寓意石在水中的沉靜,沉穩包容,如同智者的胸懷;當石在水之上時,還能構成“泵“字,仿佛在訴說著水借石力、石助水流的神秘故事,蘊含著陰陽相生的哲理,體現著大自然的和諧與平衡,展現著天地間的智慧。
在那不斷閃爍的焰火光芒中,光影交替之間,我仿佛被某種神秘力量開啟了第三隻眼,眼前的景象變得清晰而透徹,世界在我眼中呈現出不一樣的麵貌。
第一次運用從家父那裡學到的皮毛修養視角,看清了哥哥與水之間那神秘而微妙的關係。
他的身體與水流完美契合,仿佛天生就屬於這片水域,是水的精靈。
劃水時手臂如柳枝輕擺,動作柔和而有力,將水流輕輕撥開,如同在撫摸著水的肌膚;踢腿時腳尖如魚尾輕撥,精準地控製著前進的方向和速度,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
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地借用了水的浮力,沒有絲毫多餘的消耗,仿佛他本就生於水中,是水的一部分,與水融為一體,不分彼此,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一次的洞察,比我在無數個大白天裡看到的都要清晰透徹。
這並非單純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我有意識地用心去感知,調動起全身的靈覺去體會,讓心神與周圍的環境相連,達到了物我兩忘的狀態。
這種感知比眼睛所能捕捉到的信息更能深入事物的內涵,讓我看到了動作背後的韻律與法則,感受到了哥哥與水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了順應自然的真諦,明白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喜歡水不暖月請大家收藏:()水不暖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