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還私下跟袁熙說,曹丕能順利脫身就算命大。
袁曹兩大勢力是時戰時和,說不定轉瞬就烽火再起,到時曹丕該如何自處?
袁紹為人仁義,斷然不會抓捕曹丕,作為人質。
不過袁軍將領中,有不少心狠手辣之輩。
當袁熙問起空中飛渡,又是劉備知無不言:
“公子,有些練氣士天賦異稟,天生自帶一些異術。”
“比如遁地術、飛天術、隱身術、變形等,很雜亂。”
“若不出我所料,那就是飛天術。”
“這種人最好不要得罪。”
“如果得罪了必須趕儘殺絕,咱們在明處可他在暗處,一旦發動刺殺很難防。”
袁熙聽得臉白,劉備出殺雞取卵計,他是刀手!
這次一旦被逃走,那他將麵臨無儘刺殺。
看著麵如土色的袁熙,劉備不由心中鄙夷,他這次回來真正意圖,是要破壞這場聯姻。
不管曹甄還是袁甄,一旦實現聯姻,就麻煩。
對官渡一戰影響很大,此戰如果結束就沒他啥事。
他再也不能左右逢源賣乖,還要徹底放棄大世爭鋒,老老實實依附勝利者。
殺雞取卵之計,就是意在惡化關係,破壞聯姻。
袁熙被美色所惑,自然對劉備言聽計從。
曹丕本就是來打秋風,能打到一點算一點,對於袁熙的白癡提議,他當然舉雙手讚成。
可憐甄家不知不覺,似乎成了一塊——砧上肉。
劉備卻很清楚,那是一塊鐵板。
他見識過豪富的勢力。
任何一方豪富底蘊都很深,如今天下爭鋒的諸侯中,有幾個背後沒有豪富。
無極縣的甄家,能夠成為天下豪富,底蘊叵測。
如果他們想爭鋒,隨時能拉起十萬精銳。
練氣士是人也要吃飯,為誰賣命不是賣命,誰出的價高自然賣誰,這個道理十分直白。
可惜一直被文人們,粉成一塊忠義——遮羞布。
劉備正是知道這個理,他才會隨時隨地滿嘴仁義。
或許是生活的天地太低層,劉備不知道天地是有真義,是關乎族群延續真義。
賈瑟當然知道,但此刻他眼裡隻有——兄弟情義。
眼看著萬騎奔河,踏水衝向褚燕和白雀。
他決然地看一眼甄宓,在甄宓埋怨眼神中,他如一道天降的利箭,向曹丕疾速飛衝去!
而心有靈犀的甄宓,突然爆出一聲——獅子吼:
“諸將!曹丕已被擒獲,不止步!立殺之!”
甄宓終於成了河東獅。
她這一聲獅子吼震天動地,本已放緩的虎豹騎將士,紛紛猛拉韁繩人馬立!
摔傷不知多少,卻沒有一個人慘叫,個個憤慨。
主將都被人擒獲,這一戰打得真是窩囊!
曹豹就在曹丕的身旁,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一把弦月狀的鋸齒刀,架在曹丕的脖子上。
他很後悔說過的話,什麼敢飛下來,就必死。
這話讓曹丕麻痹大意,讓這位偷香賊有可乘之機。
他突然想起論語中一段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無知的他害了曹丕!
亡羊補牢未晚,拋開自責恢複冷靜,他淡然說:
“賈瑟!請勿傷我家公子,有什麼事情都可商量。”
他開門見山直呼其名,目的是為告知賈瑟,就算帶著麵甲也認得,也是想讓他收斂點。
賈瑟冷笑著抖下刀,曹丕的左耳朵,落地了!
血液瞬間噴出,射了曹豹一臉。
曹豹不敢再裝腔作勢。
曹丕今日如果死在他麵前,那他回許都肯定也會死,甚至一家老小都得死。
他直接下軍令,讓虎豹騎不得妄動,集結官道……
賈瑟示意他離去,曹豹遲疑一下才離去。
策馬緩行三步一回首,直到與虎豹騎彙合,在洛河之畔的官道上,人數很多卻很寂寥。
天地之間宛如陷入,一片死寂之中,無生機。
劉備的眼神卻很靈動,隨後就悄悄地對袁熙嘀咕。
袁熙臉色越聽嘀咕越歡喜,不過他心裡還有所顧慮,劉備又給他添一把火:
“公子,無毒不丈夫啊,想得到袁公的器重,不可心慈。”
“哪一位亂世梟雄,手裡不是沾著萬人血。”
袁熙聽得意氣勃發了,衝大戟士統領張郃,興奮地用力招了招手,張郃不由長歎一聲。
他對袁熙太了解了,就是繡花枕頭,一包草。
肯定是又聽了,大耳賊餿主意。
他很反感殺雞取卵計。
可他隻是袁軍中一位將領,沒資格對袁熙指手畫腳,隻有聽命袁熙的資格。
張郃放慢步伐,一邊走一邊細推演,如何應對。
可他一聽袁熙說,要趁機對虎豹騎下手。
還說啥趁他病要他命,無毒不丈夫等渾話,張郃恨不能有對鎧翅,飛回鄴城以死諫言:
“主公,您家的老二養廢了,您再培養一個——繼位者。”
張郃怒瞪一眼劉備後,衝著袁熙抱拳作揖鏗鏘說:
“公子,一錯再錯可不是智者所為,背信棄義更非仁者所為,胸有丘壑是霸者所為。”
“恕某不能領命,回到鄴城任憑處置,絕無怨言。”
袁熙臉紅耳赤了,他的臉皮一直都很薄。
張郃的話是在打他臉,每一字猶如一巴掌,還是當著眾人的麵打,他能不臉紅耳赤嗎?
劉備欲說還休暗歎,袁軍將才濟濟,難撼動。
好在千裡之堤,常常潰於蟻穴……
張郃剛走幾步扭頭說:
“公子,賈瑟和甄宓是有大福之人,甄家能夠成為天下豪富,絕不是依靠金錢鋪路。”
“求親合則兩利,就算最終求娶不得,也當結好。”
“被您這一番施為,袁家必將失去這臂助。”
“回到鄴城後麵見袁公,若想活命如實報稟,包括劉公對您的教導,一字不漏一句不改。”
袁熙瞬間怒不可揭,拔出腰間寶劍,斬向他!
張郃毫無懼色地站著,他天生就是一位有福之人。
投奔袁紹後才知他的秉性,色厲膽薄乾大事而惜身,好謀無斷見小利忘命……
訓練出大戟士,他就一直守拙藏鋒,靜待天時。
這次遇到袁熙後,發現比他更好大喜功。
可笑袁紹的三個兒子,他竟然是最出色的,這讓張郃感到很泄氣,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今日好心好意直諫,卻換來一劍斬,他怒斥:
“公子,某願挨你一斬,還你袁家恩義,從此一彆兩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