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絕望時才會抱怨:
“瑟哥,金山之中是沒有黃皮老虎,但有很多黃皮的北胡族,哪有你這麼忽悠人的!”
張牛角邊踏雪,邊對著前方的賈瑟,發泄不滿。
賈瑟也一臉囧笑,一腳高一腳低地踏雪。
他是第一次深入金山,在求凰台俯瞰金山,時值秋日看到的景色,一片金黃像極金山。
樺樹林在落葉繽紛,金山腳聖水河,在奔流……
無數野獸出沒在山中,不知多少禽鳥飛掠在林稍……
山邊的草甸竟然綠鬱蔥蔥,野馬成群自由奔跑跳躍,土地肥沃得冒出黑油……
如此豐美之地,竟是一處無主之地,匪夷所思。
張牛角選擇遷移,是遇到迫不得已的事。
黑山地處太行山東麓,是屬於冀州的地界,楊袁發表聯合告示後,袁紹開始掃蕩四野。
連甄家都舉族搬離,去樓蘭城落戶,投義王。
無極縣城空了!商人跟甄家走!
黑山寨有上百萬寨民。
日常采買都靠無極城支撐,如今就像斷了奶的娃兒,人多不可能靠山吃山。
種葡萄能賺錢,可人不能靠酒度日,要吃五穀。
黑山客是很能打,可肚子還是靠糧食打!
張牛角找楊九娘商議,楊九娘立即讚同他:
“牛爹,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其實現在搬遷最合適。”
“瑟哥剛平定了天門,宓姐竟造化出——求凰台。”
“阿爾泰山…不對!是金山,那裡最適合咱們寨民定居。”
“那有條喀納斯…不對!是聖水河,引極北之水融雪山冰水,滋養著大片大片土地。”
“最合適寨民們,在那地方繁衍生息,快找瑟哥。”
“遲了怕彆人要去,涼州可是有八姓古屯……”
張牛角對義女楊九娘,凡事都是言聽計從,清華大學學曆含金量,他不懂但賈瑟說過。
可張牛角才剛開口,賈瑟又送金山,又帶路。
連說都不用說,這事居然成了!
送的東西能有啥好貨?
統計一百六十八萬多寨民,從黑山一路迢迢牽牛走,抵達金山已寒冬臘月。
好在寨民強壯,很多人常年修真武,接近覺醒。
要不可能都凍死,一大半在西遷的路上!
袁紹看到那麼多寨民,在出乎意料的同時,曾打算半路豪奪一些,奈何劉協一紙昭告: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遷民西戍金山,以固土。”
“凡黑山寨民所過之處,務要保其三餐有食、夜有宿。”
“此事乾係我漢族開疆拓土,凡阻攔者天下群而攻之,勿謂言之不預!且拭目!”
這詔書銳利得,就像一把護民寶劍,望而生畏。
劉協早不是那位,逃出長安的狼狽漢帝。
他如今麾下的濯龍衛,在涼州經過整軍後,擁有十五萬槍元武夫,堪稱天下至強一軍!
氣吞如虎威震各州,誰都不知道他,啥時動!
袁紹得楊家助,占冀兗司三州。
可西有並州虎視眈眈!
東有青州魏王曹丕在伺機,地盤越大感覺壓力越大,他總是有點患得患失。
袁熙運道很大,被魏門長老公伯寮,收為弟子。
可曹丕的膽更大,敢把公伯寮嚴刑虐殺。
俗世壓根就沒有秘密,何況曹丕壓根不瞞,還這個事情廣而告之,他就要以此告世人:
“敢動我爹一根汗毛,連夫將我都殺,還有誰!”
曹操知道這件事情後,就對華佗發一句心中感慨:
“神醫,生子當如孫仲謀是我說錯,自家的孩子才是自家福,彆家的孩子與我何乾?”
華佗認同地說:
“曹公,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唯我炎黃!”
曹操不由大笑說:
“神醫,這次去龍城我就入門!”
袁紹沒打算加入【真門】,哪怕楊賜一再邀請,他袁家又不是沒世外,不過遠在東海而已。
比起【真門】一點不弱,有過之無不及,要不然:
他袁家憑什麼,四世能出三公!
泰山會盟的世外來客。
東海五島都派來武將觀禮,袁家老祖就代表瀛洲島,賈瑟知道、楊賜不知道。
在會盟一結束,賈瑟就接到了報稟,禮賓名錄。
裡麵詳細記載著,世外禮賓的名字、來曆……
賈恪殺過至少一萬人,心臟居右人有不少,他不可能捅不死周瑜,是不能真捅死周瑜。
再說以周瑜的智慧,咋會說那廢話?給人聽!
華歆為什麼死不瞑目?是即將消散的靈魂感知到:
周瑜與他道不同不相為謀,恨自己教出一頭白眼狼,他死後周瑜必登龍首!
龍首在【魏門】中,要進出太上長老院,比喝水易。
甚至有時比門主,更能得到夫將的認可。
所以周瑜知道很多事,包括東海禮賓身份,而楊賜謀得【真門】門主,讓門中夫將很反感。
一時間沒更好人選,隻能捏著鼻子,讓他當。
所以他很無知,無畏邀請袁紹。
也不想想泰山會盟上。
為什麼一起推舉袁家立朝?為啥沒人推舉楊家封國?他是去走個過場罷了!
【真門】的話事人,是夫將長老子華子,沒他啥事!
賈瑟走出金山後,也發現好像沒他啥事。
張牛角抱怨是他本色,不抱怨就不是阿牛,寨民一抵達聖水河畔,張牛角就開始吆喝:
“千人十裡、萬人十亭、十萬人聚一鎮,十八鎮!”
他話音一落寨民就動,按輿圖安排好的地方落戶……
那張寨民安家落戶的輿圖,出自黑娘子折桂花之女,誰敢不聽?誰都願意聽!
楊九娘的傳說,從一出生就很玄乎,號稱火凰。
鳳凰隻棲梧桐樹,鳳凰可不落無寶之地。
楊九娘繪製出的輿圖,寨民們都看不明白,啥是排水管?啥是水溝?啥是公廁?公園?公交……
不過那些院子很美,上下兩層布局,很實用:
一樓圈牛羊馬,二樓可以住人。
建一條筆直的大馬路。
兩側依次建造起聯排彆野,如此建造蔓延了五百裡,安家了五千戶的寨民。
一戶約十口人,一條大馬路就安家,五萬多人。
隔二裡設二馬場,又建條路又落五千戶。
如此反複建路造彆野,聖水河畔百餘裡地,兩岸各建了十八條路,合計建三十六條路。
從金山腳的城牆邊,那排聯排彆野,算起來。
以天罡三十六取路名,第一條大馬路取名天魁路。
一路向南排到第三十六路,這條馬路取名為天巧路,最後畫地建六合城池。
中部是彆野區,城右區域綜合商區,城左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