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民同心協力下,不到一個月建好城池。
出力最多的人是賈瑟,心中有愧於黑山客,畢竟枉死了一千多人,隻能賣力乾活贖罪。
他每天從早乾到晚,拚命揮灑氣力,開山石。
還把甄豫喊來,一起開山取石。
甄豫一天乾活歇三天。
比不得賈瑟可以天天乾活,但畢竟多了一個勞巨力,總比沒有人搭把手強。
甄宓在求凰台,恢複到除夕前幾天,元氣滿滿。
《大巫論》不是胡論,巫術都要消耗精氣神。
要不這座天地早被她,東來造造西去化化,非搞得天翻地覆不可,巫術很強耗費很大。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不費勁,造化術。
城建起來了、人安居了,楊九娘給城池取名【清華城】。
甄豫聽後哈哈大笑地打趣:
“九娘,還好不是就讀北京大學,要不這城得叫北京城。”
楊九娘也笑了,想到彆野這個新詞,樂不可支。
現代傳統混合城,在她的筆下畫地成真!
賈瑟性格有點不合群,一個人坐在城跺上,望著深幽的金山山脈,若有所思思緒萬千……
張牛角抱著兩壇酒,是黑山的特曲,很辛辣。
隔著一個城跺,盤坐與之乾壇。
“瑟哥,有這麼一座清華城在。”
“憑百萬噸巨石建造的城牆,山裡的胡漢混血突厥人,彆想翻越三百丈高牆。”
“寨民的下一代,一出生都覺醒靈根,傳幾代後……”
賈瑟仰頭喝一口,狠狠地倒吸了一口氣。
繼續聽張牛角的暢想:
“必須重建黑山武軍,以武夫十重建製十軍,以適應當下新形勢。”
“另外要解散黑山客,下放到十軍中,作主將。”
“軍中沒強力主將坐鎮,將熊熊一個則兵熊熊一窩。”
“我還想讓九娘來擔任城主,築城時安排得井井有條,大家很信服她的能力……”
“咚咚咚……呼……”
張牛角有點渴,舉壇仰頭連喝幾口,長呼一氣。
賈瑟知道他想啥,喝一小口後紅著臉說:
“阿牛,你能走到今天不容易,一直想帶兄弟姐妹們,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這一點我能夠理解。”
“但要知道孤木難支,人要結伴同行,才致遠。”
“義王封地涼州,州內王法管用。”
“不過在城裡可以自治。”
“離城後向南和向東的方位,就要遵守義王府的王法,向金山、蔥嶺就沒王法。”
張牛角放心了,撓了撓頭憨笑地問:
“瑟哥,啥是核武?”
“我昨天聽九娘說,你開山一擊堪比核武?”
賈瑟臉色立即沉下來,聲色俱厲地對他說:
“清華城不許發展科技,尤其是那些槍炮啥。”
“這話代我轉告九娘,強枝、弱乾、枯本、絕靈氣。”
賈瑟帶著酒氣踏空去,向千裡之外的求凰台而去……
直線一千五百裡路不算遠,回到求凰台頂後才發現,甄宓在龍城處理點事。
於是他又踏空,有一千五百裡左右,飛進龍城。
龍城守軍鬥戟營,營將張郃看到了賈瑟。
二人四目相對點點頭,城牆上的龍弩鬆弦,是外人早就弩箭伺候,還跟他點個毛線頭。
賈瑟一走進龍凰殿,感覺氣氛不對,很壓抑。
呂布帶來噩耗:
“師尊,昨夜並州亂起。”
“狼騎在子時發生營嘯。”
“將士間互相殘殺完全失控,匈奴人裡應外合破開城,衝進九原城燒殺搶掠。”
“邊民死傷近千,被擄走近一萬餘人,好在凰門……”
賈瑟耐心聆聽著,要清楚細節不能打斷。
呂布按他所知道的事,以及他所猜測的事,一五一十地合盤說出,時間一點一點過去……
曹丕聽後就問呂布:
“你怎麼就篤定,是袁軍?”
“難道不會是世外勢力?或是真門對並州使緩兵計?”
“你雖然口頭答應二月初二,率部改旗易幟歸附真門,可楊賜不是良善之輩。”
呂布有點迷惘,衝鋒陷陣他很在行,動腦費勁。
賈瑟示意下曹丕,繼續對此事進行推測:
“諸位,我從真凰那裡了解到,楊賜此人心思縝密,做事總是一環扣一環,套中有套計中藏計。”
“離間呂將軍是一計,若是在引匈奴,破九原。”
“這是釜底抽薪,迫其儘快歸附。”
“袁紹已占冀兗司三州。”
“他當務之急是鞏固這三州,儘快猛增的人口和地盤,轉化為袁軍底蘊戰力。”
“一個穩定並州,對他來說是個利好,他怎麼會……”
曹丕說到這裡時,看呂布臉紅就閉嘴了。
賈瑟卻依舊盯著他看,等他繼續推測下去,楊幕司職坐鎮龍凰殿,她知道曹丕為難啥。
呂布是賈瑟的弟子,弟子若不靈慧,是師過。
況且賈瑟眼神是似乎,而不是絕對肯定曹丕推測。
這意味著賈瑟有其他消息,心裡對此事有了些判斷,還需要多一些信息源。
楊幕沒有消怠,她雙眸直視著賈瑟,接著推演。
鵲橋會對於此事,合議的一些推測結果:
“諸位,狼騎會出現半夜營嘯,必然是內奸在作祟,從沮授被刺一事可見,袁紹本性光明磊落。”
“據後來整理的探報,袁紹為救沮授,而受傷。”
“可見除夕血夜,他事前並不知。”
“這種人常常恃才傲物。”
“而傲氣的人一般都講義氣,遇到事情不喜歡用計謀,更多是以實力去硬拚……”
賈瑟突然問她:
“真凰,並州若被匈奴占了,誰會得利?”
“袁紹的確有傲骨,否則成不了曹公義兄。”
“可龍生九子子子不同,袁紹生有三個嫡子,長子袁譚勇猛而無謀,次子袁熙最類袁紹。”
“三子袁尚俊極而陰,遇事愛耍計謀,卻寡斷。”
“奉先是以結局作倒推,誰受益誰就是最大的嫌疑。”
“並州若被匈奴入侵的結果,袁紹就能趁勢出兵攻打,並占領攻打下的土地。”
“袁紹不這麼想,袁尚很可能這麼乾,他是老幺。”
“老大袁譚守兗州,老二袁熙坐鎮在司州。”
“他不甘在袁紹羽翼下,也想獨領一州之地,魏龍皇出青州進幽州,屯兵備戰北伐匈奴。”
“袁尚隻能謀策並州,還想驅虎吞狼,當漁翁。”
“我的這些推測,以結果為導向,進行溯源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