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寂靜無聲。
三秒鐘後,會場陷入了轟動。
“哢!哢!哢!”
現場已經成為了閃光燈的海洋。
媒體記者更是陷入了瘋狂。
沒辦法,尋常的科研成果發布會,對媒體記者而言更像是一場例行公事,可能在科技領域有一定關注度。
但現在一位諾獎得主親自主持發布會,這件事本身就極具話題度。
然而,陸時羨似乎對這個場麵已經習以為常。
他輕輕點擊遙控器,大屏幕上開始播放實驗過程的視頻。
“通過溫度波動誘導的蛋白質構象重排技術,我們成功培育出了具有廣譜抗病毒能力的水稻新品種。”
“這項成果完全由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此時,畫麵已經切換到南江的試驗田,金黃的稻浪翻滾。
“在連續三年的田間試驗中,這個新品種對主要水稻病毒的抵抗率達到99.7,產量提升15。”
陸時羨接著調出一組數據圖表:“特彆是在今年南方稻區爆發大麵積病毒病的情況下,我們的新品種表現出色......”
二十分鐘後,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現場進入到同行提問環節。
在這種場合,這個環節早已經安排的妥妥當當。
沒有可能會冷場,也沒有人故意帶節奏。
這不,華國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已經“適時”舉手並獲得了提問的機會。
“陸教授,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項技術的創新之處?”
“當然。”陸時羨從善如流地切換到大屏幕上的蛋白質分子模型。
“我們發現,通過精確控製溫度波動,可以誘導nbhsp90蛋白形成一種全新的α螺旋結構。這種結構能夠顯著增強與病毒外殼蛋白的結合能力。”
他調出一段實時影像:“這是我們在溫控係統中觀察到的蛋白質構象變化過程。這項技術的核心設備也全部由我們自主研發,溫控精度達到±0.01c。”
很快,一名來自滬上大學的教授提問:“這項技術在其他作物上的應用前景如何?”
“我們已經在小麥和玉米上進行了初步試驗。”陸時羨切換畫麵:“結果顯示,這項技術具有很好的普適性。預計在未來兩年內,我們將推出更多由我們自主研發的抗病毒作物品種。”
......
發布會結束後,陸時羨被記者團團圍住。
帶著ctv標誌的記者率先問道:“陸教授,這項成果對我國糧食安全有什麼重要意義?”
“這項技術將大幅提高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的抗病毒能力。”陸時羨保守估計了個數字,然後回答道:“預計每年可減少病毒導致的糧食損失數百萬噸,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撐。”
封黎杉很快便憑借人人日報的牌麵,獲得了第二個采訪提問的機會。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