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厚積薄發_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88章 厚積薄發(1 / 2)

2025年便是經由數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包括與他亦師亦友的曾福年院士,以及他在燕京述職時打動的那幾位戰略科學家聯名,通過此渠道提名的候選人。

當候選人材料在內部係統公示時,即便是在見慣了頂尖成果的院士群體中,也引發了不小的波瀾。

材料首頁,羅列著足以讓任何一位資深科學家豔羨的成就:

2013年生命科學突破獎獲得者。

2016年度丹·大衛獎獲得者。

2017年度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獲得者。

2018年度科瑞維安引文桂冠獎獲得者。

2018年諾貝爾化學家獎最年輕得主。

2021年度沃爾夫農學獎獲得者。

202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

2022年生命科學獲醫學獎獲得者。

......

如此豐厚的獎項積累,以至於一些彆的學者引以為傲的學會獎甚至連湊數的資格都沒有。

至於所獲榮譽也很難用一言兩語去敘述完整:

米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長江學者、千仁計劃。

華國優秀青年獎章獲得者。

《細胞》、《自然》、《科學》三大頂刊通訊作者論文二十餘篇。

領導建設全球首個生物專用超算“方舟”。

近期發表於《細胞》特刊的“樞紐蛋白及智能調度網絡”的開創性工作,被國際同行普遍認為是“範式轉移”級的貢獻。

......

當然,陸時羨醒目的出生年份,以及相對短暫的獨立科研生涯,也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直至今日,在院士評審的內部討論中,依然還有兩種聲音交鋒。

少數保守派的觀點依然是:“院士稱號,不僅是對學術成就的認可,更是對學術品格、領導力和持續貢獻的綜合考量。”

“陸時羨的成果無疑閃耀,但過於年輕,其持久性有待時間檢驗。如此倉促當選,恐難以服眾,也打破了院士體係的平衡。”

然而,這一次更多的是以曾院士為首的支持牌觀點:“我們評選的是院士,不是‘年資’。陸時羨的工作,其顛覆性和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常規的學術評價體係。”

“他不僅個人做出了諾獎級工作,更帶領團隊和國家,在一個戰略方向上實現了全球引領。”

“這種能力和貢獻,放眼全球也是鳳毛麟角。難道我們要因為年齡,就將一位可能定義未來生物學方向的領袖人物,擋在最高學術殿堂之外?這絕非設立院士製度的本意!”

爭論從內部會議蔓延到非正式的交流場合。

支持者認為,破格接納陸時羨,將向世界展示華國學術界“唯才是舉、勇於打破陳規”的氣度。

而反對者則擔憂,這會助長急功近利的風氣,且對按部就班、同樣做出卓越貢獻的其他資深候選人不公。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