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繁縷,正是這個新範式的定義者和引領者。
全球細胞生物學的權力版圖,經此一役,已然完成了決定性的重構。
報告會落幕,但繁縷的故事,正翻開新的一頁。
報告會的餘溫尚未散去,全球學術界仍沉浸在繁縷研究院帶來的震撼中。
然而,對陸時羨而言,這場成功的學術盛宴僅僅是他宏大藍圖的一塊基石。
他的目光早已越過眼前的熱鬨,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他打算以南江為支點,撬動全球生命科學的格局,將這次報告會升格為一個常態化、製度化的頂級學術品牌。
最後打造東方“達沃斯”式的“南江國際生物論壇”。
在報告會結束後的第二天。
陸時羨便召集了核心團隊與南江市主要領導,召開了一場閉門會議。
會議室的大屏幕上,投射出的不是慶祝的煙花,而是一幅未來“南江國際生物論壇”的規劃草圖。
“一場報告會的影響力是短暫的。”陸時羨開門見山,聲音冷靜而富有穿透力:“但一個持續性的、具有全球號召力的頂級論壇,將成為人才、技術、資本和思想的永久性‘交換機’。”
“我們要做的,不是每年開幾天會,而是要在南江,建立一個引領全球生命科學走向的‘神經中樞’。”
他闡述了這個論壇的三大核心定位:
“第一個是前沿風向標,它將成為全球生命科學重大成果的首發平台與思想碰撞的中心,定義未來的研究方向。”
“第二個是人才引力核,通過持續曝光和頂級交流環境,形成對全球頂尖科學家,尤其是青年才俊的“虹吸效應”。”
“第三則是產業催化劑,它將打通前沿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最後一公裡”,成為生物技術投資與合作的價值窪地。”
這番構想,讓在座的南江市領導心潮澎湃。
這已遠超普通學術活動的範疇,而是一個能極大提升城市能級、塑造全球影響力的戰略工程。
隻不過,這一場短短一個小時的短會,絲毫不能滿足南江市的需求。
他們亟待和陸時羨就這個設想進行一場更為深入的談話與溝通。
南江市政府的頂層會議室裡,陸時羨和書記李振華、市長周明宇等主要領導相對而坐。
窗外是燈火通明的南江新城,窗內則正在進行一場關乎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對話。
李書記,周市長。陸時羨開門見山,將一份精心準備的規劃書投影到大屏幕上:上次我們討論了國際生物論壇的構想,現在我想具體談談如何讓它成為南江的‘金字招牌’。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