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聚集著曲溪等從項目初期就並肩作戰的老同事,窗台上還擺放著用於當時實驗的本氏煙草。
深秋的午後,陽光透過植物病理實驗室老舊的窗格,在斑駁的實驗台上灑下溫暖的光斑。
陸時羨輕車熟路地來到曾福年院士的辦公室門前,敲響了那扇熟悉的木門。
請進。門內傳來曾院士沉穩的聲音。
看到推門而入的是陸時羨,正在閱讀文獻的曾院士立即放下手中的資料,笑著起身:小陸啊,今天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他邊說邊從櫃子裡取出茶葉,正好,剛有人送了上好的龍井。
陸時羨在曾院士對麵坐下,目光掃過這間熟悉的辦公室。
曾院士,我是來啟動一個特殊的項目。陸時羨接過茶杯,直入主題,說出了準備撰寫《植物智能免疫係統:從超敏反應到精準設計》專著的計劃。
一聲,曾院士手中的茶匙頓在了空中。
他驚訝地推了推眼鏡,身體不自覺地前傾:你是說,要係統總結這些年的研究成果?
說完,他站起身,開始興奮地在辦公室裡踱步。
我們合作這幾年來,從最初的超敏反應機製,到現在的智能沉默彈頭係統,確實到了該係統總結的時候了。
回想起之前共同奮鬥的歲月,陸時羨不禁有些感慨:從最初的探索到現在的體係,我們走了整整五年。
但這五年走得值。曾院士笑了笑:現在把這些成果係統整理出來,對整個領域都將是個重要推動。
說完他回到座位,然後仔細詢問專著的每個細節。
當聽到要設立失敗案例分析章節時,他忍不住大笑:好!這個主意好!把我們當年那個失敗的rnai載體設計案例寫進去,對年輕學者肯定很有啟發。
曾院士,您在植物領域的造詣無人能及,陸時羨誠懇地說:我希望您能擔任本書的共同主編,特彆是在植物免疫受體發育演化這部分,需要您深厚的學養來把握。
曾院士沉吟片刻,鄭重地點頭:這個擔子我接了。”
“不過陸院長,我有個建議。我們應該把研究過程中的那些錯誤案例也寫進去,比如在傳感器靈敏度閾值設定上遇見的種種困難和問題。”
“這才是真實的科研過程。
完全同意。陸時羨頷首:科學的進步正是在不斷試錯中曲折走到最後的。
項目啟動會上。
陸時羨對實驗室團隊的主要成員說道:這本書,將是我們對超敏生物傳感器智能沉默彈頭係統的全麵總結與升華。
它的目標。陸時羨總結道:“是重新定義植物保護學科,讓它從傳統的農學分支,進化為一門融合了合成生物學、納米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尖端交叉學科。”
然後就開始介紹他對這本書的一些想法,他構想的目錄結構頗具開創性......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