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北京初夏夜,首都國際機場,知了背著大大的斜挎包,等著登上前往韓國首爾的航班。
在落地首爾後,已經是韓國時間晚上十點多了,航站樓裡稀稀拉拉地走過幾名等候的旅客。
知了低著頭漫無目的地遊蕩在幾個免稅店之間,正走著,忽然看到麵前多了一雙腳。他慢慢抬起頭來,正納悶這雙腳的主人是誰?隻顧低頭走路,不抬頭看路。
麵前站著個妝容精致,身著製服的姑娘,正張著嘴瞪大眼睛。她脫口而出:“怎麼是你?你怎麼在這裡?”她叫美娜,曾經是知了的漢語學生。
知了一愣,這麼巧?!但馬上又刻意地戲謔了起來:“我來找你啊!沒想到剛下飛機就遇到了,天賜機緣。”
美娜撇著嘴,眨著眼睛道:“鬼信你,為什麼一直沒聯係過我?”
知了笑了笑:“我把通訊錄搞丟了,很可惜。”
美娜邊說邊拿出一個小本子:“再給你留一遍,要給我打電話啊。”
寫下一串的數字,還有一個電子郵箱地址,然後撕下一頁鄭重其事地交到他手上,湊近了問:“你真的來找我嗎?”
知了不忍再逗:“我在這裡轉機,等下就登機了。你在這裡做什麼呢?”
美娜自打在中國留學結束後,就回到了韓國,因為人長得漂亮又會漢語,自然就很容易在機場免稅店找到了工作。
她送知了去了登機口,看著旅客在緩慢移動了,她也開始揮手告彆,在知了站在機艙門口回頭的一霎那,她做了一個打電話的手勢,看著他消失在門的另一端。
知了找到座位坐了下來,回味著剛才的一幕,不忍心中好笑,怎麼會這麼巧。
他拿出一本書,一個隨身聽,還有幾塊巧克力,為這趟旅行做著準備。二十分鐘後,這架波音747客機將升入空中。
十三個小時後,將到達他的目的地,新西蘭。
漫長的飛行,帶來的是無儘的口乾舌燥。好在這趟航班上人不多,知了要了許多次酒,為了讓自己能夠睡一會兒。
不知是切割地球磁場帶來的生理上的不適,還是對未知世界好奇帶來的心理上的興奮,總之十三個小時一眼未合。
伴隨著巨大的反推轟鳴,龐大的波音747緩緩降落,慢慢地滑停在廊橋邊上,旅客們開始魚貫而出。
知了,收拾好行李,看了一眼美娜留給他的紙條,笑了一下搖了搖頭,把它留在了小桌板的夾縫裡,頭也不回地向艙門外走去。
奧克蘭機場,處處都展示著國家特色,風土人情,仿佛在告訴每一個經過的人,這裡很天然,這裡很不同。
知了通過有限的詞彙量辨識著路標,但也無需多慮,隨著人群流動就好。
托運行李處,旅客們都在焦急地等待著,像要急不可待衝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蹦蹦跳跳。
知了的托運行李,是一個巨大的軟布行軍包,之所以不選用大眾的行李箱,一是考慮到不夠結實,二是還裝不了太多東西。
黑色的大布袋靜靜地躺在傳送帶上,知了費了點兒勁把它拖到手推車上,開始向邊檢處走去。
邊檢分為藍綠兩個通道,藍色是國民快速通道,綠色是國際遊客通道,通常要慢很多。
知了在綠色通道排著隊,新鮮地看著周圍的一切。這時一名身著製服的機場工作人員,指了指知了,又指了指藍色的門,示意他可以走這裡。
知了趕緊拿起行李,一步踏進藍門,心想著剛來就這麼幸運,嘿!不賴!
喜歡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