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檢比較順利,知了的英語基礎不算太差,但和工作人員的溝通還是捉襟見肘。一切完畢後,他推著車走向一扇大門,那裡都是接機的人,或親朋好友,或出租車司機,或專來接人的各色人等。
一踏出大門,知了有點兒暈,這麼多老外夾雜著少許亞洲麵孔,都在直勾勾地看著他,期盼著他就是他們在等的人。
知了有點兒害羞地低下了頭,一方麵有點不好意思讓大部分人失望了,一方麵萬眾矚目的感覺讓人把持不住。
這次,他是真的到了外國,自己卻變成“外國人”了。
知了快速地離開了到達大廳,他在尋找著接他的人,那是在國內時就聯係好的語言學校司機。
很快就看到了一個白人老頭,頭發淩亂,衣著隨意,舉著一個紙牌子,上麵寫著知了的拚音名字,知了快速走到老頭麵前,說著:“你好,我就是牌子上的人。”
老頭看到麵前這個清瘦的中國男孩,大嘴一咧:“終於等到了你,走。”
把行李一路推到停車場,在一輛商務車麵前停了下來,然後把行李一件件往上放。
這時,知了才注意到,車裡已經坐了兩個人了,都是同胞,比他早到了半個小時。
行李放好了,知了對老頭說:“我去還手推車。”
老頭樂嗬嗬地打了一個ok的手勢。
商務車離開了機場停車場,很快就拐上了機場高速。
車上的四人都很安靜,一來初次見麵有些生疏,一來語言溝通不十分流暢。
另外兩個同胞小孩慢慢聊了起來,還互換了經典的聯係方式:qq號。
知了和老頭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大多書本上出現過詞句的能聽懂,但更多隻能靠猜。
不過一個重要信息知了了解了,那就是先送這兩個孩子到目的地,再送他,因為他要去的地方最遠。
車輛離開了高速,開始往奧克蘭市區開去。一路上,知了不知該怎麼形容,沒有高樓,沒有車輛,隻有滿目的綠和藍。
現在是南半球的深秋,天氣很晴朗還有點兒熱呢。
不一會兒,到了那兩個中國小孩的住所,知了幫著一起搬行李,和y打過招呼,和同胞道彆,然後繼續他的旅程。
上了車,他問老頭還有多遠,被告知大約還有半小時,知了沉默了。
這是在出國前就計劃好的,要儘量不往同胞裡麵紮推,一為了訓練英語水平,二為了儘快融入當地。但沒想到代價是距離,圈子意味著從空間和時間上的隔絕,隻是不知道這個決定會帶來什麼。
又看過了很多的綠色和藍色,中間點綴著一些各色的房子和白色的雲。十三個小時的飛行都比不上這一個半小時帶來的困倦,知了哈欠連天。
就在昏昏欲睡的時候,車子拐進一條小街,這裡錯落挨著很多個院落。每個院落都很大,一大圈綠油油的草地中間,放著一幢大house,有一層的有兩層的。
在街底儘頭,車子停在了一幢單層的house門前,老頭打電話給主人,說是接的人到了。
不一會兒,一個白人女人出現在門口,看不出年齡,但體型巨大。她手裡拉著一個,懷裡抱著一個,然後笑著向車走來。
一麵和老頭打招呼,一麵和知了攀談,這時知了明白了,這就是他的hoestayother。她叫ava,是有兩個孩子的單身媽媽,老大三歲了,老二不到一歲。
知了把行李卸下來後,和老頭揮手告彆,這時他才想起來沒有記住老頭的名字。
一路上他都是用sir來稱呼老頭,難怪老頭一聽到這個稱呼就有些不自然。
喜歡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