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端起水杯,卻一直端著沒喝:”你說的沒錯,很多女性的骨子裡就認為對方該為自己的一切訴求負責,隻因為我是你的人。這就有矛盾點了,一方麵傳統觀念在暗處渲染女性的附屬品定位,一方麵現代觀念在明處宣傳改天換地男女平等。平等要求的是權利與責任對等,傳統灌輸的是男性為女性負責,這顯然是有錯位的。當然,對於男性也是一樣的,一方麵想當家作主說了算,一方麵又天天嚷嚷責任平等,骨子裡的男尊女卑與標榜出的男女平等也是錯位。說白了,大家都想發號施令,對方全盤接受滿足,這不就是典型的利己思想嘛。”
isa靜靜地聽著,看著眼前的男孩眼中帶光,她也說:“所以無論男女,要先能夠自立了,不論是經濟上還是思想上,大家才能平等對話。不過我怎麼覺得我們跑題了,兩性關係的基礎不應該是感情嗎?咱們的討論一直在圍繞著責任呐、平等呐、傳統呐,這等於是把兩性關係定位在了合作關係模式下。”
知了想了想,回答道:“兩性關係的本質就是沒有合同的合作關係,人類天真地認為愛可以替代合同條款,因為我們被灌輸了太多的關於愛的偉大的描繪。在合同合作模式下,一切責任與權利都以條款形式陳列出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清二楚。兩性關係中,你的責任是愛對方,你的權利是被對方愛,但愛是一種混合激素產生的大腦皮層刺激,沒法被陳列啊。那怎麼體現愛?最直白最容易實現的方式就是以物示愛,在商品化的今天,這種形式被人為地放大了千萬倍。商家狡猾啊,一顆鑽石就代表濃烈並持久的愛了?煤炭為啥不能代表?他倆本質上是一樣的。但芸芸眾生沒有那麼理性,人雲亦雲就是了。這是另一個議題了,全球商品化帶來的硬傷,一切皆可物化交易,這個展開就太超綱了,今晚不睡也討論不完。”
isa反駁道:“愛當然是神聖的,因為愛所以我願意為你付出,否則我不如自己過日子。這本身就是抱團取暖嘛,要相互關愛,哪有那麼多的理性可言,分得太清楚你的我的就不叫愛了。”
知了慢慢地說:“人的內心深處是自私的,這是生物本能。所以你認為這種生物體能產生出的無私的情緒嗎?剛才你也提到了,互相關愛,這種想法的出發點就是要求對等,可這個很為人所不齒啊,愛應該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怎麼又要對等呢。人很奇怪對不對?一方麵吹捧愛是無私的光輝的,一方麵卻不自覺地希望彆人對等愛自己,這也很矛盾吧。”
說到這裡,知了急急地喝了一口水,接著說:“人類社會數千年積累下來,隻有在對待弱者時會激發不計回報的憐憫或者愛,比如父母愛孩子,不過也是間歇性的。這種愛也一直存在於各種宗教理念中,宗教信仰裡的愛是不求回報的,至少回報的主體目前不是以實體形式存在的。個體在讀了聖經、教義、或者經書後,理解‘神’或者‘主’要你愛世界愛他人,不自覺地是站在高處往下看的。這裡就有個有趣的現象了,這種高低落差也是一種不對等。往往有濃烈信仰的人認為自己在道德或是人性層麵是高於他人的,因為他或她有信仰支撐。那麼就是以俯視的目光看待塵世,這是一種自封強者對他封弱者的情感表現,也不理性。宗教裡的理念應該是中性的,但解讀者不同,理解更加五花八門,最後的言行自然不會中性。不過這裡麵倒是映射出普通社會大眾中的一種關係模式最為穩定,那就是兩性關係中一方扮演強者,一方扮演弱者的關係最為穩固。因為‘強者’有天然保護‘弱者’的本能,所以為啥古今中外都說女性最致命的武器是‘溫柔’呢,男人在女人的溫柔中能體會到成就感、滿足感、俯視感等等一係列大腦皮層反應,他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愛這個女人。一個女人天天表現得很強勢,那男人就隻會本能地把你做對手而不是伴侶了。”
isa輕輕打斷了知了,低聲地說:“你想喝酒嗎?”
知了一愣:“啥?今天又不是周末,喝哪門子酒啊!而且你喝了酒,誰開車?”
isa柔柔地說了一句:“去我家喝。”
知了心中一驚,暗叫:“不好!”
喜歡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