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老支書的台賬_重生祁同偉之重拾初心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章 老支書的台賬(1 / 1)

鄉鎮座談會的長條木桌被太陽曬得發燙,指腹按上去能留下淺淺的印子。23個台賬封麵在桌麵上投下歪歪扭扭的影子,像一群沒站齊隊的兵。最左邊那本紅色塑料封皮的"脫貧攻堅紀實簿"泛著油光,鎮文印室統一訂做的燙金書名被指甲劃得斑駁,露出底下的白茬,像塊掉了漆的獎牌,邊角還磕出個小豁口。挨著它的藍色紙糊台賬邊角卷得像海帶,是村文書用三年級作業本紙裱的,繩線捆著的脊背上沾著三根麥秸稈——去年夏收時擱在打穀場的石碾子上忘拿了,麥芒還戳在紙縫裡,陽光下閃著細碎的光。

老支書枯樹枝似的手按在桌沿,掌心的老繭刮過桌麵的木紋,帶出點細碎的木屑,落在褪色的藍布褲上。他從褪色的中山裝內袋掏出個筆記本,藍布封皮磨得露出棉絮,像老人頭上稀疏的白發,邊角用透明膠帶粘了三圈,膠帶都泛黃發脆,掀起的角上還沾著塊乾泥巴——上個月在張寡婦家修房梁時蹭的,土黃色的泥點牢牢巴在布麵上。第37頁的字跡被雨水洇過,"張寡婦家的房漏了,周三修"幾個字暈成淡藍色的雲,卻比桌上任何台賬的字跡都要有力,最後那個"修"字的豎鉤,幾乎要戳穿紙背,在頁腳留下個淺淺的凹痕,能摸到筆鋒劃過的力道。

坐在對麵的鎮統計員小李下意識把"產業幫扶進度表"往自己這邊挪了挪,表上的"完成率100"用熒光筆標得刺眼,油墨厚得能看出反複塗抹的痕跡,紙頁都被浸得發沉。上周去老支書的村子核查,他親眼看見張寡婦家的土坯房還在漏雨,房梁上搭著塊藍白條紋的塑料布,被西北風吹得嘩嘩響,像麵破旗,邊角處還有個碗口大的洞,雨水順著洞眼往下滴,在地上積了個小小的水窪。而眼前這本台賬上,"房屋修繕驗收單"那頁簽著張寡婦的名字,字跡歪歪扭扭,小李認得,是村文書模仿的——真正的張寡婦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隻會畫個歪歪扭扭的圈。

"這些是給上麵看的。"老支書的拇指蹭過筆記本上的水漬,那片淡藍色像張寡婦家漏下的雨痕,帶著潮濕的氣息。他把23個台賬封麵往桌角扒拉,動作輕卻帶著股執拗的勁兒,塑料封麵相互碰撞,發出"哢啦哢啦"的輕響。塑料封麵的"人居環境整治台賬"掉在地上,露出夾在裡麵的照片:村民們舉著掃帚擺拍,後排王老五的煙袋鍋還冒著煙,淡藍色的煙圈在照片裡凝住,身後的垃圾堆得像座小山,蒼蠅在照片裡都看得清翅膀,黑壓壓的一片。"這個才是給老百姓看的。"他翻開筆記本最後幾頁,裡麵夾著電費單、藥費條,張寡婦兒子的學費收據折成了小方塊,邊角被摩挲得發亮,能看出無數次被展開又折起的痕跡,紙頁都快磨薄了。

縣扶貧辦的王主任端茶杯的手頓了頓,茶沫子濺在"貧困戶動態管理冊"上,打濕了"無返貧風險"幾個字,墨跡暈開像朵難看的小花。這本冊子是他親手指導做的,每一頁都貼著貧困戶的笑臉照,照片裡的人個個露著牙,卻沒人知道張寡婦是借了隔壁李嬸的花襯衫才肯拍照的——她自己那件洗得發白的的確良褂子,胳膊肘處打著補丁,是用同色的線歪歪扭扭縫的。"老支書,台賬還是要規範......"王主任的聲音有點飄,目光落在老支書筆記本裡露出的藥費條上,那上麵的金額,比"動態管理冊"裡登記的"醫療補助到位"要真實得多,數字旁邊還有醫院收費員潦草的簽名。

"規範?"老支書突然笑了,喉結在黝黑的脖頸上滾動,露出道被鐮刀割過的疤,像條暗紅色的蚯蚓,"去年防汛,鎮上讓每天報三次受災情況,每次都要填五張表。我在河堤上扛沙袋的時候,你們的催報表短信發了十七條,手機在褲兜裡震得腿肚子發麻。"他指著筆記本上的日期,鉛筆字被汗水泡得發暈,"7月12日,下午三點,張寡婦家的房角被水泡塌了,我記在這,可你們的台賬上寫著"一切正常"。"他的指甲在"正常"兩個字上戳了戳,像在戳個不堪一擊的謊,紙頁被戳得微微發顫。

專項組的小吳猛地站起來,塑料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劃出刺耳的聲,驚得窗台上的麻雀撲棱棱飛走了,落下片灰色的羽毛,慢悠悠飄在老支書的筆記本旁。他的工作證從襯衫口袋滑出來,照片上的人還帶著點學生氣,嘴角的痣都沒長全,穿的還是大學畢業時買的西裝,袖口的扣子都沒係好。小吳撿起工作證,輕輕放在老支書的筆記本上,紅色的國徽壓著"周三修"那行字,像給這個承諾蓋了個章。"從今天起,我就是咱們村的監測員,"他的聲音有點發緊,攥著筆的手青筋突突跳,指節泛白,"誰讓您多寫一個字,誰讓您填那些沒用的表,跟我說。"

桌上的23個台賬在穿堂風裡輕輕顫,最厚的那本"黨建活動記錄"有三指寬,像塊沉甸甸的磚頭,裡麵夾著二十張黨員舉拳頭的照片,姿勢都一模一樣——村文書用美圖秀秀批的,連臉上的表情都透著股不自然。老支書記得拍這些照片那天,張寡婦的男人正在縣醫院搶救,胃出血,染紅了半條床單。他想請個假去看看,村文書拉著他的胳膊說"就差您一個,拍完就走",扯得他胳膊上的舊傷都隱隱作痛。結果等他騎著那輛除了鈴鐺不響哪兒都響的二八大杠趕到醫院,人已經沒了。張寡婦後來告訴他,男人咽氣前還念叨著"房上的瓦該換了",眼睛望著窗外,像是能穿透牆壁看到家的方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吳同誌......"老支書的手指在工作證上摩挲,塑料封皮的溫度慢慢傳過來,像曬過太陽的石頭,暖乎乎的。他想起十五年前剛當支書時,鎮裡的老書記教他:"台賬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彆讓死台賬寒了活人心。"老書記當時掏出個裝著薄荷糖的鐵盒,鐵皮都鏽出了斑點,裡麵沒糖,全是村民的訴求條,用各種顏色的紙寫的,"你看,這才是咱乾部該揣著的寶貝。"現在老書記早就退休了,那鐵盒傳給了他,就在筆記本的夾層裡,裝著張寡婦兒子畫的歪歪扭扭的房子,房頂還畫了個冒著煙的煙囪。

座談會散的時候,日頭已經偏西,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像地上拖了根繩子。小吳抱著那23個台賬往車上走,塑料封麵在陽光下反射著晃眼的光,像群不肯低頭的怪物。最沉的那本"產業扶貧台賬"硌得他胳膊生疼,裡麵夾著的"大棚蔬菜畝產表",數字寫得比縣城超市的標價還好看,可他上周去看,大棚裡的西紅柿還沒鴿子蛋大,青溜溜的掛在枝上。老支書把筆記本揣回懷裡,隔著襯衫能摸到張寡婦兒子畫的畫,蠟筆塗的藍色房頂下,站著個舉著錘子的小人,旁邊歪歪扭扭寫著"謝謝支書爺爺",字跡旁邊還畫了個小太陽。

監測點的牌子掛在村委會門口那天,露水還沒乾,草葉上的水珠晶瑩剔透,紅漆刷的"基層負擔監測點"幾個字,是小吳和老支書一起寫的。老支書的手抖,"測"字的豎鉤寫歪了,像個沒站直的人,小吳想重刷,他擺擺手說"歪就歪,實在",手裡的刷子還滴著紅漆,落在地上暈開小小的紅點。牌子旁邊的老槐樹上,還掛著去年防汛時的舊喇叭,線都朽了,像根蔫蔫的草,風吹過嗚嗚響,像在喊"填報表了——填報表了——"

老支書把筆記本鎖進抽屜時,金屬鎖扣發出"哢噠"一聲輕響,像放下了什麼重擔。鑰匙串上掛著個玉米結,嫩黃色的,是張寡婦用去年的新玉米皮編的,她說"能辟邪,擋那些沒用的事"。玉米結的穗子磨得發亮,能看出被無數次攥在手裡的痕跡——每次去鎮上開會前,老支書都要摩挲它半天,像是在給自己打氣。他把鑰匙塞進小吳手裡,掌心的汗打濕了鑰匙柄,有點黏糊糊的,"這就交給你了,我這老骨頭,以後不用天天記那些沒用的了。"

小吳的手指捏著冰涼的鑰匙,玉米結的紋路硌得手心發癢,像有小蟲子在爬。他突然想起座談會上老支書說的話:"最好的台賬,是老百姓的口碑,不用寫,記在心裡。"風穿過村委會的院子,吹動監測點的牌子,"基層負擔監測點"幾個字在風裡晃悠悠的,像在點頭,又像在笑。牆根下的蛐蛐突然叫起來,聲嘶力竭的,倒比桌上任何台賬上的數字都鮮活,透著股生氣。

張寡婦抱著剛曬好的玉米路過,玉米須子沾在她的藍布頭巾上,像插了把細黃的小刷子。看見牌子停下來,用圍裙擦了擦手,粗糙的掌心把圍裙上的補丁磨得發白,補丁是用不同顏色的布拚湊的,像朵雜色的花。"這是乾啥的?"她眯著眼睛看,睫毛上還沾著點玉米粉,在陽光下閃著粉白的光。小吳說:"以後誰讓支書爺爺多寫字,您就來這說。"她咧開嘴笑,露出缺了顆門牙的牙床,唾沫星子濺在小吳手背上,"那敢情好,上次他為了填那個"滿意度表",耽誤了給俺修房梁,雨水把俺男人的遺像都泡了,相框邊上的漆都掉了。"

老支書蹲在門檻上抽煙,煙鍋在青石板上磕了磕,彈出的火星落在張寡婦的腳印裡,瞬間就滅了。他看著張寡婦的背影,她懷裡的玉米金燦燦的,顆粒飽滿,比台賬上任何"豐收喜報"都要實在。他摸出兜裡的空白煙紙,卷了根煙,突然發現自己不用再記什麼了——以前總擔心忘了誰家的事,現在不用記在本上,也能裝在心裡。煙鍋裡的火星明明滅滅,映著他臉上的皺紋,像筆記本上那些被歲月磨深的字跡,每一道都藏著實實在在的日子,藏著村裡人的喜怒哀樂。

監測點的牌子漸漸蒙上了點灰塵,卻沒人去擦,像給它披了件薄紗。有回放學,張寡婦的兒子舉著根冰棍路過,冰棍紙是花花綠綠的,他踮腳夠著牌子上的"監"字,用冰棍棍把上麵的灰刮掉,冰水滴在"點"字的最後一點上,像顆透明的淚,慢慢滲進木頭裡。老支書看著這一幕,蹲在不遠處的石頭上,吧嗒吧嗒抽著煙,想起這孩子上次發高燒,臉蛋燒得通紅,他背著去衛生院,路上摔了跤,孩子的退燒藥掉進泥裡,包裝紙都泡爛了,他心疼得直拍大腿,而那天的"應急處置台賬"上,他還寫著"一切平穩",字跡工整得像打印的。

小吳每次來村裡,都會先看看監測點的牌子,然後去老支書家坐坐。老支書的炕桌上總擺著盤炒花生,是張寡婦送來的,花生殼上還帶著點泥土,說"給小吳同誌下酒"。兩人不說台賬,就說誰家的雞下蛋了,是紅皮還是白皮;誰家的孩子該上學了,書包準備好了沒;誰家的房該修了,椽子有沒有朽壞。這些話都沒被記在任何本子上,卻像種子一樣落在地裡,長出綠油油的苗,透著勃勃生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天暴雨,電閃雷鳴的,小吳擔心張寡婦家的房又漏雨,半夜開車往村裡趕,車燈劈開漆黑的雨幕,路上的積水濺起半米高。車燈照見村委會門口,老支書正披著雨衣往監測點牌子上貼東西,雨水順著他的帽簷往下淌,像掛了道水簾。走近了才看清是張紙條:"張寡婦家房已修,不漏雨。"字跡被雨水打得發暈,卻比任何"房屋修繕驗收單"都讓人踏實。老支書看見他,咧開嘴笑,露出隻剩三顆牙的牙床:"怕你擔心,寫個字給你看,省得你瞎琢磨。"

日子一天天過,那23個台賬被小吳鎖在鎮政府的儲藏室,落了層灰,像給它們蓋了層毯子。有次打掃衛生,小李拿著掃帚清掃,想把它們當廢紙賣了,說"占地方",被小吳攔住了:"留著吧,看看以前多荒唐,也好給後人提個醒。"現在村裡的乾部們不用天天填表了,有時間幫張寡婦掰玉米,玉米葉子劃得胳膊上一道道紅痕也不吭聲;幫王老五挑水,水桶晃悠悠的,灑了一路水也不嫌累;幫李嬸接孫子放學,牽著孩子的小手慢慢走,聽孩子嘰嘰喳喳說學校的事。這些事,都沒被寫進任何台賬,卻清清楚楚地發生在每個日子裡,被每個人記在心裡,比任何文字都要牢固,都要溫暖。

秋分時,村裡請了戲班子,搭台就在監測點牌子旁邊,木板搭的台子不太穩,人走上去晃晃悠悠的。唱的是《七品芝麻官》,演員的唱腔字正腔圓,台下的老支書看得直樂,巴掌拍得比誰都響,滿是老繭的巴掌拍在一起,發出悶悶的聲。張寡婦的兒子坐在他腿上,手裡拿著個小風車,指著戲裡的官說:"爺爺,他跟小吳叔叔一樣,都幫老百姓辦事。"老支書沒說話,隻是往孩子嘴裡塞了顆糖,水果糖的甜味在孩子嘴裡散開,糖紙在月光下閃閃發亮,比台賬上的燙金字好看多了,也暖多了。

戲散了,人走了,地上滿是瓜子殼和糖紙,監測點的牌子在月光下靜靜立著,像個站崗的哨兵。風吹過,牌子晃了晃,發出輕微的"吱呀"聲,像在跟地上的影子說話。老支書和小吳並肩往回走,踩著滿地的瓜子殼和糖紙,腳步聲在夜裡格外清晰,"咯吱咯吱"的。"你說這牌子能立多久?"老支書問,聲音裡帶著點沙啞。小吳說:"隻要咱不搞形式主義,它就能一直立著,比啥都結實。"老支書笑了,咳嗽了兩聲,痰盂就在旁邊,他吐了口痰說:"不是牌子立著,是咱心裡的那點實在勁兒得立著,那才是頂要緊的。"

回到老支書家,小吳發現炕桌上多了樣東西——老支書的筆記本,旁邊還放著個粗瓷碗,碗裡的茶水還冒著熱氣。他翻開第38頁,上麵寫著:"小吳同誌幫村裡安了太陽能,電費省了一半,晚上燈亮得能看書了。"字跡旁邊畫了個太陽,是用紅鉛筆塗的,顏色不均勻,邊緣還塗出了框,像個害羞的紅臉膛。小吳合上筆記本,感覺心裡暖暖的,比喝了老支書泡的酒還暖和,那股暖意從心裡蔓延到四肢百骸。

窗外的月光透過窗欞照進來,在筆記本上投下格子狀的影子,像給它鍍了層銀。遠處的田埂上,有人吆喝著趕牛,牛叫聲"哞哞"的,聲音順著風飄過來,帶著泥土的腥氣和青草的味道,比任何台賬上的數字都要鮮活,都要實在。小吳知道,以後可能還會有新的台賬,但隻要老支書這樣的人在,隻要監測點這樣的牌子在,隻要心裡的實在勁兒在,那些真正該被記住的事,就永遠不會被忘記,那些該被解決的問題,也永遠不會被耽誤,會像田裡的莊稼一樣,按時按點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第二天一早,張寡婦來叫老支書去她家吃餃子,手裡端著個白瓷盤,餃子冒著熱氣,她的藍布頭巾上還沾著點麵粉。看見桌上的筆記本,伸手想翻,又縮了回去,手上的麵粉差點蹭到上麵,說"彆弄臟了,這可是寶貝"。老支書把筆記本往她麵前推了推:"看唄,上麵寫著你家的好事呢,有啥臟不臟的。"張寡婦不識字,就看著上麵的圖畫笑,陽光透過窗紙照在她臉上,皺紋裡的笑意像盛滿了金子,比任何台賬上的"群眾滿意度"都要真實,都要動人,都要暖人心窩。

老支書的筆記本後來傳給了張寡婦的兒子,那時孩子已經上了初中,個子躥高了不少,會寫字了,字寫得比老支書工整。他在第39頁寫下:"今天幫李奶奶提水,她誇我是好孩子,還塞給我塊糖。"字跡歪歪扭扭,卻透著股認真勁兒,像極了當年老支書寫下"張寡婦家的房漏了,周三修"時的模樣,都帶著股實實在在的真誠。監測點的牌子還立在村委會門口,風吹日曬,紅漆褪了色,露出底下的木頭紋路,卻依然穩穩地站著,像個沉默的哨兵,守護著那些不用被記錄,卻永遠被放在心上的承諾,守護著村裡的安寧和溫暖。

村裡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台賬也換了一本又一本,封麵越來越精致,紙張越來越光滑,可老支書的筆記本和監測點的牌子,卻成了村裡的念想,像兩顆定盤星。人們路過牌子時,總會下意識地看看,仿佛那上麵能映出自己的心事,能看到日子的奔頭。而那本磨破邊的筆記本,被新支書鎖在抽屜裡,鑰匙上依然掛著那個玉米結,隻是顏色更深了,像塊沉澱了歲月的琥珀,裡麵裹著的,是無數個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和那些為了這些日子默默付出的人,裹著滿滿的溫情和實在。

小吳後來調到了省裡,臨走前回了趟村,特意去看了看監測點的牌子,又去老支書家坐了坐,兩人喝著茶,聊了大半天。老支書把筆記本送給了他,用紅布包著,說"帶著吧,看看實在的東西,彆在省裡待久了,忘了底下的老百姓"。他把筆記本放在辦公室的抽屜裡,每次看到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跡和泛黃的票據,就想起江州市社區服務中心的火堆,想起青川縣的檔案牆,想起那些被解決的問題和被溫暖的人心,心裡就像被什麼東西填滿了,暖暖的。他知道,不管在什麼崗位上,最重要的台賬,永遠記在老百姓的心裡,寫在實實在在的行動裡,這比任何華麗的報表都要珍貴,都要有力量,都能讓人心裡踏實。

風吹過鄉鎮的街道,帶著遠處田野的氣息,有麥香,有泥土香,監測點的牌子在風中輕輕搖晃,發出"吱呀吱呀"的聲,像是在訴說著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工作,從來都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做在腳下的土地上,暖在老百姓的心坎裡,像陽光雨露一樣,潤物無聲。那些被遺忘的台賬,終將被遺忘,變成塵埃;而那些被記住的溫暖,卻會像種子一樣,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長出一片又一片希望的田野,結出飽滿的果實,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

喜歡重生祁同偉之重拾初心請大家收藏:()重生祁同偉之重拾初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矢車菊魔女 無解之道 總華探長死了,我是港警一哥! 新婚立規矩?砸婚房改嫁年代大佬 錦鯉小仙女的人間日常 離婚OK啦,但公公婆婆必須歸我 妃惑宮城之鳳華絕代 我去明末救義士 蕭劍平生意 詭異時代,我為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