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軍事學院?!”
朱元璋剛剛緩和下來的臉色,由於朱旺的舊事重提,瞬間又繃緊了。
他看著朱旺,眼神中充滿了警惕。
“你小子,還真是給點陽光就燦爛啊!”
他沒好氣地說道,“醫學院的事,咱看在福寧的麵上,勉強算是答應了。你這軍事學院,又是打的什麼主意?咱告訴你,兵權乃國之重器,豈是能亂動的!”
他這番話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一股久違的殺伐之氣從他身上彌漫開來,讓周圍的空氣都仿佛凝固了幾分。
然而,朱旺對此卻恍若未聞。
他依舊是那副懶洋洋的樣子,甚至還從袖子裡掏出了一把瓜子,自顧自地嗑了起來。
發出的“哢吧”聲在安靜的院子裡顯得格外清晰。
“老朱,瞧把你緊張的。”
朱旺吐掉瓜子皮,斜眼看著他,“我什麼時候說要碰你的兵權了?我就是提個建議,你聽不聽在你的。再說了,我跟你提這事兒,還不是為了你好,為了咱們老朱家的江山萬代?”
“為了咱好?”
朱元璋嗤笑一聲,顯然一個字都不信,“你小子肚子裡那點花花腸子,咱還不知道?說吧,這次又想從咱這兒撈什麼好處?”
朱旺歎了口氣,一臉鄙視的表情,他站起身,走到朱元璋麵前,將一把瓜子塞進了他的手裡。
“老朱,你先彆急著反駁,也彆總把我想得那麼壞。你先聽我給你分析分析,看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朱元璋狐疑地看了他一眼,順手把瓜子遞給了福寧,然後揮揮手讓後者離開了。
朱旺這才不緊不慢地開口:“老朱,我問你,如今我大明的軍隊,將領是如何選拔的?”
“這還用問?”
朱元璋想也不想地答道,“自然是從行伍之中,憑軍功選拔。能打仗,敢拚命,有戰功的,就升!這是咱定下的規矩!”
“沒錯,憑軍功選拔,這很公平,也很有效。”
朱旺點了點頭,肯定了朱元璋的做法,“但是,這種方法,也有一個致命的弊端。”
“弊端?”朱元璋眉頭一皺。
“對,弊端!”
朱旺加重了語氣,“老朱,你想想,靠著軍功一步步爬上來的將領,他們懂得如何衝鋒陷陣,懂得如何安營紮寨,但他們……懂得兵法謀略嗎?懂得排兵布陣嗎?懂得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嗎?”
他搖了搖頭:“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絕對是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將領,說白了,就是一群經驗豐富的老兵油子,是勇猛的‘將’,卻不是能決勝於千裡之外的‘帥’。”
這番話,可謂是一針見血,直接戳中了朱元璋心中最隱秘的痛處。
他手下能征善戰的猛將確實不少,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個個都是能獨當一麵的帥才。
但是,隨著這些開國元勳的老去和凋零,新生代的將領中,卻鮮有能與之比肩者。
大多都是勇則勇矣,謀略不足。
這也是他遲遲不敢對北元發動總攻,以及對征伐倭國猶豫不決的重要原因之一。
帥才難得啊!
朱旺看著朱元璋陷入沉思的表情,知道自己的話已經說到了他的心坎裡,於是繼續加碼。
“所以,這就是我要建立軍事學院的第一個目的——係統化地培養帥才!”
“我們可以將古往今來的所有兵法戰策,如《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三略》等等,全都彙編成冊,作為教材。再請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們,如徐達伯父、湯和伯父他們,親自來學院授課,將他們的實戰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代。”
“我們不僅要教他們如何打仗,更要教他們識天文,懂地理,明算學,知人心。讓他們不再是隻知衝殺的莽夫,而是真正文武雙全,能獨當一麵的帥才。老朱,你試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後,我大明將擁有成百上千個這樣的人才,到那時,何愁北元不滅?何愁倭寇不平?這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去得?”
朱旺的這番話,讓朱元璋的呼吸,漸漸變得急促起來。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在未來的某一天,他手下的大明軍隊,在這些文武雙全的帥才帶領下,北上漠北,封狼居胥;南下重洋,開疆拓土。
那樣的盛世,光是想想,就讓他熱血沸騰!
然而,他畢竟是朱元璋,是一個多疑成性的帝王。
短暫的激動過後,理智又重新占據了上風。
他眯起眼睛,盯著朱旺,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你說的這些,聽起來確實不錯。但是,這些人……都是你教出來的。你讓咱,如何能放心?”
來了!
朱旺心中暗道一聲,他知道,這才是朱元璋最核心的顧慮。
他等的就是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