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宮的龍攆上。
朱元璋看著一臉無所謂的朱旺,忍不住埋怨道:“你小子,就不能讓著點他?高信他都多大年紀了,你非得把他氣暈過去才算完?”
朱旺撇了撇嘴,一臉的不屑。
“老朱,我跟你說,這可不賴我。是他自己心理素質太差,辯不過我,就玩碰瓷。再說了,”
朱旺的臉色,突然變得嚴肅起來,“他這種老古董,根本就不行!我大明朝,現在最缺的,不是這種隻知道引經據典,粉飾太平的老家夥。而是需要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年輕人!”
“你看這幫老臣,一個個的,不是想著息事寧人,就是想著以和為貴。做什麼事情都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一點進取心都沒有!長此以往,我大明朝的銳氣,早晚得被他們給磨沒了!”
朱元璋聽著朱旺這番話,眼神漸漸變得深邃起來。
他看著朱旺那張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臉,突然開口,問了一個讓朱旺都始料未及的問題。
“你小子說了這麼多,”
朱元璋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是不是覺得咱也老了,不行了。該讓位給標兒了?”
朱旺聞言一愣。
他看著朱元璋那似笑非笑的表情,知道這老小子又在給自己下套。
他眼珠一轉,嘿嘿一笑,沒有直接回答。
而是轉身,一把將剛才那個沒抱走的大南瓜,重新扛在了肩上。
“哎喲,這祥瑞可不能浪費了!”
說著,他便扛著南瓜,頭也不回地跳下了龍攆,一邊跑一邊喊:
“走咯!雄英!高熾!師傅帶你們吃祥瑞南瓜粥去咯!”
隻留下朱元璋一個人,坐在龍攆上,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哭笑不得。
......
“最新的《大明日報》,兩文錢一份!”
“祭天大典的祭文也印了,初一十五的時候,自己家裡也可以用了!”
“走一走,看一看嘍,最新的日報,好看不貴哦!”
“......”
祭天大典的第二天,《大明日報》的銷量,創下了曆史新高。
整個應天府,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幾乎是人手一份。
無數的識字先生,被圍在街頭巷尾,為那些不識字的百姓們,一字一句地念著報紙上的內容。
報紙的頭版頭條,自然是對昨日那場盛大典禮的詳儘報道。
文章由當朝大儒、翰林學士宋濂親自動筆,文筆華美,辭藻絢麗。
文中,他將此次大典的意義,拔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什麼“天人感應,神降祥瑞”,什麼“聖君在朝,四海賓服”,各種溢美之詞,不要錢似的往朱元璋和朱旺身上堆。
尤其是對那根彩虹玉米,更是大書特書,稱其為“五穀之精,天地之華”,是上天對大明朝、對洪武皇帝的最大肯定。
百姓們聽得是如癡如醉,對皇帝陛下的敬仰,對澳王殿下的崇拜,又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然而,當識字先生們翻開第二版時,畫風卻驟然一變。
隻見第二版的整個版麵,隻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用一種極為醒目加粗字體印著——
《祥瑞,是吃了好,還是讓它在廟裡爛了好?》
署名,更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大明皇家報社特約評論員,朱旺!
這篇文章,通篇沒有一句臟話,更沒有指名道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