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們都被遺忘過,又被某束微弱的光拉回來。
於是我們成了光本身。
可如果這是一場集體記憶的覺醒……
那麼誰,才是最初熄滅那盞燈的人?
我走出會議室時,天已經黑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風穿過走廊,吹動牆上的舊照片——那些曾在這裡停留過的臉,沉默地注視著我。
手機震動了一下。
又是未知號碼。
一條短信:
“有些真相,不該隻靠回憶證明。下一步,你想查嗎?”
我沒有立刻回複。
而是打開抽屜,取出那個u盤,輕輕放在桌角。
有些門關了很久,但隻要有一束光能照進去——
就再也擋不住了。我盯著許念發來的那張截圖,手指微微發顫。
屏幕上的數據像一根根細針,紮進記憶的縫隙裡。
六個人——六個平日裡最沉默、卻始終堅守在夜巡一線的人,他們的“服務首日”與係統中早已歸檔的流浪軌跡重合度高達92。
坐標、時間、天氣、甚至當日最低溫,全都對得上。
這不是巧合,是宿命的回響。
“我們都以為自己是點燈人,其實……都是來找光的迷路小孩。”
許念這句話在我耳邊反複回蕩,像鐘聲敲在空曠的心牆上。
我忽然明白了為什麼老吳總在冬至前夜守在橋東口,哪怕沒人來求助;為什麼肖瀟然第一次來b7區就執意要整理那批塵封十年的舊衣物檔案;為什麼每次暴雨夜,培訓室總會莫名其妙多出幾杯熱咖啡——沒人說是誰放的,但每個人都知道,那是給“那天”的自己準備的。
我們不是來救人的。
我們是回來找那個沒被接住的自己的。
窗外雨勢漸歇,城市在濕漉漉的霓虹中喘息。
我打開電腦,將u盤裡的監控視頻拖入剪輯軟件。
心跳很穩,手卻有些抖。
我不敢看全程,隻截取了最後十秒:少年蜷縮著接過飯盒,抬起頭的一瞬,雨水順著發梢滴落,而他眼中,映著便利店門口那盞昏黃的燈,還有一小簇從施救者臉上跳動過來的火光。
畫麵定格在那裡。
我深吸一口氣,在發布框寫下一行字:
“你不記得他了,但他記得你。”
點擊上傳。
三小時後,我的手機幾乎炸裂。
評論區湧進上百條留言,起初我以為是流量暴漲帶來的喧囂,可越往下翻,寒意就越往上爬。
“那天我也在橋洞。”
“我接過一碗粥,天沒亮他就走了。”
“我想謝謝那個穿藍衣服的大哥,他把傘留給了我。”
“c9便利店……十年前聖誕夜,有個學生模樣的人塞給我一副手套。”
一條接一條,語氣不同,地點各異,可描述的場景驚人相似——深夜、冷雨、一碗熱食、一個不留名的人。
他們都說不出對方的名字,隻記得那束光。
有人開始自發整理線索:“時間集中在2013到2015年冬季”“分布區域圍繞城西舊工業帶”“多數人在獲助後消失數月甚至數年,再出現時都成了誌願者”。
輿論像雪球般滾起來,悄無聲息,卻帶著不可阻擋的勢頭。
就在這時,電話響了。
是張評估師,聲音壓得很低:“林致遠,你剛發布的視頻……觸發了什麼。”
“什麼意思?”
“李維漢的公司,新程集團,剛剛通過市政合作通道,調閱了我們近三年所有誌願者的背景審查報告。”
“他們憑什麼?”我猛地站起身。
“名義是‘公益項目風險評估’,流程合法,手續齊全。”他頓了頓,“但他們申請的範圍……不隻是核心成員。是所有人。包括那些從未露臉、隻在線上參與調度的匿名支持者。”
我盯著桌上那個黑色u盤,腦海裡閃過無數畫麵——那道疤痕、那件校服、那句“彆怕”。
現在,有人也在悄悄翻找我們的過去。
而且,動作乾淨利落,像是早有準備。
我緩緩掛斷電話,望向窗外。
城市的燈火依舊璀璨,可我知道,在那些光無法照到的角落,某種東西正在蘇醒。
而他們,已經盯上了我們。
喜歡逆襲人生:外賣小哥的都市風雲請大家收藏:()逆襲人生:外賣小哥的都市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