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場裡的軍士都圍了過來,周瑾急得直拉師父的衣袖,卻被楊誌甩開。"今日我就讓你看看,楊家槍是不是浪得虛名。"楊誌解下包裹,渾鐵點鋼槍在陽光下泛著冷光,槍杆上的"楊家將"三個字雖被摩挲得模糊,卻仍透著股英氣。
聞達的劍法走的是輕靈路子,劍尖像毒蛇吐信,專往楊誌的破綻處鑽。楊誌卻不慌不忙,槍杆在手裡轉得像風車,守得密不透風。周瑾看得真切,師父用的是"梅花槍"的起手式,這槍法是當年楊老令公在雁門關創下的,講究"槍出如梅開,守時似鐵壁"。
兩人鬥了五十回合,聞達漸漸有些吃力,額頭滲出汗珠。他急著想取勝,劍招越來越險,竟不顧防守,直刺楊誌的咽喉。楊誌看準機會,猛地矮身,槍杆從下往上一挑,正撞在聞達的手腕上,長劍"當啷"一聲掉在地上。
"承讓。"楊誌收了槍,卻見聞達臉色鐵青,突然從懷裡掏出塊令牌:"拿下這梁山賊寇!"四周的軍士麵麵相覷,張叔夜忙道:"種將軍,誤會,都是誤會......"
就在這時,教場門口傳來馬蹄聲,一個驛卒滾下馬背:"報——童貫大人的大軍在常州遇襲,請求支援!"聞達眼睛一亮:"定是梁山賊寇乾的!楊楊誌,你若敢去退敵,我便向朝廷保舉你。"
楊誌看著遠處的煙塵,想起張順的話,心裡像被什麼東西攪著。周瑾輕聲道:"師父,若是能打退童貫,朝廷說不定會赦免您的罪。"楊誌的手在槍杆上摩挲著,那裡有他父親留下的刻痕,小時候他總問父親:"咱們楊家將為什麼總打勝仗?"父親說:"因為我們守的是家國,不是功名。"
"好。"楊誌突然道,"我去。"
第四章戰場上的抉擇
常州城外的蘆葦蕩裡,藏著三千梁山好漢。晁蓋拄著雙鞭站在土坡上,看著遠處童貫的營寨,那裡燈火通明,像條臥在平原上的火龍。"楊誌真會來?"他問身邊的吳用。
吳用搖著扇子:"會來的。楊製使這人,最重"忠義"二字,隻是他把這兩個字看得太死。"他往遠處一指,"您看,那不是他的槍影嗎?"
.......................................
月光下,一支騎兵正從東南方向趕來,領頭的漢子槍法如龍,正是楊誌。周瑾跟在他身後,手裡的槍杆被汗水浸得發亮。他們剛靠近童貫的營寨,就被巡邏兵發現,火把立刻亮起來,照得夜空通紅。
"是楊誌!"童貫在中軍帳裡收到消息,拍著桌子大笑,"本帥正愁沒處找他,他倒自己送上門來!"旁邊的偏將忙道:"大人,這會不會是梁山的計策?"童貫哼了一聲:"一個連招安都不肯的死腦筋,能有什麼計策?傳我命令,讓他去劫梁山的營寨,若是敗了,正好以通敵罪斬了他。"
楊誌接到命令時,正在擦拭槍杆。周瑾急道:"師父,這分明是借刀殺人!晁蓋頭領他們在暗處,我們隻有五百人,怎麼可能劫營?"楊誌沒說話,隻是把槍尖在月光下照了照,那裡映出他鬢角的白發——才三十多歲的人,竟比六十歲的老翁還顯蒼老。
"你怕嗎?"楊誌突然
第九章墳前的新茶
茶庵的廢墟上已長出半尺高的野草,周瑾蹲下身,用手撥開草葉,露出塊青石板——那是他當年親手為師父立的墳,沒有碑,隻在石板下埋了半塊楊誌常喝的茶餅。
"師父,我回來了。"他把包拯的文書放在石板上,用火石點燃。橘紅色的火苗舔著紙頁,將"忠武郎"三個字燒成灰燼,混在泥土裡,倒像是給墳頭添了把新土。風從山澗吹來,帶著野菊的香氣,周瑾突然覺得,師父或許並不在意這追贈的功名,就像他不在意茶能賣多少銀子。
秦伯拄著拐杖走來,背上的藥簍裡裝著新采的野茶。"鎮上的人都說你成了大英雄。"老人把茶簍放在地上,"王稟被抄家那天,百姓們都去砸他家的門檻,說總算出了口惡氣。"周瑾搖搖頭:"我不是英雄,師父才是。"
他指著廢墟旁的空地:"我想重新蓋座茶庵,還種茶樹。"秦伯笑了:"早料到你會這麼說,鎮上的茶農都在山下等著呢。"周瑾往山下望去,果然見十幾個身影扛著木料往上走,為首的是個瘸腿的漢子,正是當年被老婦念叨過的、在黃泥崗受牽連的兒子。
"楊小哥,"瘸腿漢子放下木料,撓著頭笑,"我爹說,當年要是沒有楊製使,我這條腿早被官府打斷了。"周瑾這才知道,當年楊誌給瞎眼老婦的兩文錢,後來被換成草藥,救了這漢子的命。他突然明白,師父的槍不光能殺人,更能救人,就像這茶,苦過之後總有回甘。
重建茶庵用了一個月,新蓋的庵堂比原來大些,土坯牆上糊了層白石灰,窗台上擺著秦伯送來的蘭草,這次用石頭圍著,再不怕被人踩了。周瑾在院子裡打了口井,井台上刻著"楊家茶"三個字,是他照著師父槍杆上的筆跡刻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清明前,第一茬新茶采下來了。周瑾帶著茶農們在院子裡炒茶,竹匾裡的茶葉在熱氣中翻滾,香氣飄得很遠,連過路的飛鳥都停下盤旋。秦伯喝著新沏的茶,咂著嘴道:"比去年的醇厚些。"周瑾笑了:"師父說過,炒茶要用心,心不靜,茶就不香。"
...............................................................
這天午後,茶庵來了個不速之客。那人穿件洗得發白的綠袍,腰間掛著顆骷髏頭,正是浪裡白條張順。"周小哥彆來無恙?"張順把個油紙包放在桌上,"公明哥哥讓我送點東西。"
打開紙包,裡麵是塊玉佩,上麵刻著"忠勇"二字——那是當年晁蓋送給楊誌的,後來楊誌逃下梁山時落在山寨了。"公明哥哥說,楊製使雖沒入梁山,卻始終是咱們的兄弟。"張順喝了口茶,"方臘被平定了,朝廷要招安,我來問問你,要不要跟我們走?"
周瑾看著玉佩,想起師父在常州城外說的話:"守心者,方為真英雄。"他把玉佩推回去:"我守著這茶園就好。"張順也不勉強,隻是歎了口氣:"若是楊製使還在,定會說你學得像他。"
臨走時,張順往周瑾手裡塞了張字條:"東京不太平,童貫雖倒了,蔡京還在,你多當心。"周瑾展開字條,上麵是吳用的筆跡,隻寫了四個字:"茶可解毒"。
第十章茶湯裡的人心
入夏後,蘇州城裡突然流行起一種怪病,患者渾身發熱,上吐下瀉,郎中們都束手無策。秦伯帶著藥農們翻遍了青山,也沒找到對症的草藥,急得嘴上起了燎泡。"這病來得蹊蹺,"他看著藥鋪外排隊的病人,"像是有人在水裡下了毒。"
周瑾想起吳用的字條,心裡一動:"秦伯,會不會是茶能解這毒?"秦伯愣了愣:"老輩人倒是說過,野茶能清熱,可這病......"話沒說完,就見個病人捧著碗茶進來,正是那天在茶庵被周瑾救過的瘸腿漢子:"秦伯,您看我這病......"
他原本麵色蠟黃,喝了兩碗野茶後,竟能自己走路了。秦伯眼睛一亮:"快,把所有野茶都拿來!"周瑾帶著茶農們把炒好的茶葉都運到鎮上,用大鐵鍋煮了,分給病人喝。說來也怪,喝了茶湯的人,第二天就退燒了,三天後竟都痊愈了。
這事很快傳到蘇州知府耳裡——新上任的知府姓趙,是個讀書人,聽說有此奇事,特意來茶庵拜訪。趙知府看著炒茶的竹匾,笑道:"周小哥這茶,怕是比金子還值錢。"周瑾遞給他杯新茶:"大人說笑了,茶能救人,金子不能。"
趙知府喝著茶,突然壓低聲音:"京裡傳來消息,蔡京說你用妖術惑眾,要派人來拿你。"周瑾握著茶杯的手頓了頓:"我沒做虧心事。"趙知府歎了口氣:"這年頭,做了好事才容易惹禍。"他往周瑾手裡塞了張字條,"這是江南漕運的路線,蔡京的私鹽都從這兒過,你若是能拿到證據......"
周瑾看著字條,想起師父藏賬本的樣子,突然明白了——有些槍要藏在槍鞘裡,有些刺要埋在心裡。他把字條揣進懷裡:"多謝大人提醒。"趙知府起身告辭時,突然指著窗台上的蘭草:"這草養得好,有楊製使的風骨。"
三日後,蔡京派來的人到了。領頭的是個尖嘴猴腮的太監,自稱是蔡府的管家,一進門就拍著桌子:"大膽刁民,竟敢用毒茶害人!給我拿下!"周瑾沒動,隻是往他麵前推了杯茶:"公公嘗嘗,若是有毒,我隨你走。"
太監狐疑地喝了口,剛要發作,就見外麵湧進來一群百姓,手裡拿著鋤頭扁擔,正是那些被茶湯救過的病人。"不準抓周小哥!"瘸腿漢子喊道,"是他救了我們!"太監被嚇得後退半步:"反了反了!都給我拿下!"
.........................................................................
他帶來的兵丁剛要動手,就被周瑾攔住。"公公不必動怒,"周瑾的聲音很穩,"我跟你走,但有個條件——把這茶帶去東京,給蔡京大人嘗嘗。"太監眼珠一轉:"好,若是大人說有毒,定要你千刀萬剮!"
周瑾被押走那天,百姓們都來送行,有人往他懷裡塞茶葉,有人給兵丁塞銀子,求他們路上照應。秦伯拉著他的手:"到了東京,找開封府的包大人,他會護著你。"周瑾點點頭,看著茶庵的方向,那裡的蘭草在風中搖曳,像極了師父當年挺直的脊梁。
第十一章金鑾殿上的茶香
東京城比周瑾想象的大得多,街道上車水馬龍,酒樓的幌子遮天蔽日,隻是空氣中總飄著股脂粉氣,不如江南的茶香清爽。他被關在蔡府的地牢裡,每日有人送來發黴的米飯,卻不見提審——蔡京顯然是想讓他自生自滅。
地牢陰暗潮濕,周瑾靠著牆坐著,手裡摩挲著塊碎茶餅,那是從江南帶來的,被他貼身藏了一路。他想起師父說過,人在絕境時,要像茶一樣,就算被揉碎了,遇水也能舒展。
第七天夜裡,地牢的門突然開了。趙知府的幕僚提著盞燈籠走進來,壓低聲音道:"周小哥,快走!包大人在外麵接應。"周瑾跟著他穿過曲折的回廊,才知道蔡府的地牢竟連著禦河——那是當年楊誌押送花石綱時走過的水路。
"包大人說,蔡京私通方臘的證據,就藏在他書房的茶罐裡。"幕僚指著前麵的月亮門,"您從這兒進去,我去引開守衛。"周瑾剛要道謝,就聽見遠處傳來腳步聲,幕僚推了他一把:"快走!"自己則往相反的方向跑去,很快就傳來廝殺聲。
蔡京的書房比周瑾的茶庵還大,書架上擺著金鑲玉的茶具,香爐裡燃著昂貴的龍涎香,卻掩不住角落裡的黴味。周瑾在茶罐裡翻找時,突然聽見身後有動靜,轉身就見個胖老頭端著茶杯站在門口,正是蔡京。
"好個楊家將的徒弟,"蔡京笑得像隻老狐狸,"你師父沒做成的事,倒讓你撿了便宜。"周瑾握緊藏在袖中的槍尖——那是他從渾鐵點鋼槍上折下來的斷尖,"蔡大人私通方臘,就不怕朝廷問罪?"
喜歡英靈祭:全麵戰爭請大家收藏:()英靈祭:全麵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