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暫時解除,但沈桂蘭知道,這絕非長久之計。
靠顧長山一人之力,終究有限。
她需要盟友。
次日清晨,她將村裡五戶以刺繡聞名,卻同樣被生計所迫的婦人召集到了村口的曬穀場上。
“各位嬸子、嫂子,”沈桂蘭開門見山,“我沈桂蘭想成立一個繡坊,專做‘山貨繡禮盒’。但僅憑我一人之力,遠遠不夠。”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或懷疑、或期待的臉。
“我在此立下‘繡約’:每戶每月,隻需按圖樣交予我兩幅繡麵,無需你們承擔任何成本。作為交換,我每月付給你們五斤上好的山貨,可以是茯苓,也可以是黃精,由顧長山大哥親自采辦、統一運送。”
“所得利潤,我與顧大哥隻取三成,剩下的七成,全部分給參與的姐妹們!”
三七分賬!
婦人們的眼睛瞬間亮了!
她們平日裡做繡活,累死累活,也不過換幾個銅板。
如今,隻需動動針線,就能換來實實在在的山貨,還能分紅!
這等好事,哪裡去找?
“桂蘭,你說的是真的?”李家嫂子激動地問。
“我沈桂蘭,以我爹娘的名義起誓!”
“好!我加入!”
“我也加入!”
一時間,群情激昂。
這不僅僅是一份生計,更是一份尊嚴,一份希望。
“桂蘭繡坊”,在清晨的陽光下,初具雛形。
繡坊的生意走上了正軌,但沈桂蘭很快發現了新的瓶頸——上等的繡線,價格昂貴且極難獲得。
這天深夜,顧長山卻帶著她走進了後山的深處。
他撥開一片茂密的蕨類植物,露出下麵一叢纏繞在古樹上的奇特藤蔓。
在月光下,這些藤蔓竟散發著幽幽的、如水波般的藍色微光。
“這是‘夜光藤’,”顧長山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隻在月圓之夜的子時才會發光,山裡獨此一處。它的藤心曬乾撚成線,韌性極佳,且自帶微光。”
沈桂蘭伸出手,輕輕觸摸那藤蔓,指尖傳來一絲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