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分身艦隊並沒有被抓捕,反而被對方熱情的邀請去文明做客。
網絡分身分身很快就從這個發展奇特的文明信息網絡獲得了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他們這個文明自稱心源文明,位於一個單恒星宜居帶,環境優越,自然災害少,資源還豐富,這些天然的條件使得這個文明早期的發展基本不用為生存考慮。
他們很早就解決了衣食住行,社會矛盾相對緩和。
其實在這個文明初期也對科技進行過探索,但是他們探索的動機卻不是為了征服或者說是擴張什麼的。
他們發展物理學和化學也隻是為了創造更加絢麗的產品,更加奇特的材料,更加持久的顏料。
而發展生物學和神經學居然是為了創造更更美味的食物,更動聽的音樂等等。
他們的信息工程和材料科學同樣發展的不弱,而這隻是他們想記錄和保持美好生活而去發展的。
為了讓居住更舒適他們甚至改造行星,漸漸涉足太空。
李燁了解後感覺這個文明能發展到現在好似全憑興趣驅動,還真挺奇特的。
他最感興趣的還是他們文明的戴森結構。
這個文明是他目前見到了開始涉及精神力方麵的文明,雖然涉及的很淺。
他們的戴森理論靈能量子共振場模型是基於發現人類的意識活動如快樂,興奮等等都會與周圍量子產生共振而提出的。
通過架設數以億計的采集器和轉發器和處理器等捕捉放大整個文明逸散的意識能量跟吸收的恒星能量一起給文明提供無窮的能量。
這也就讓這個文明的娛樂成了一個正反饋,無數的能量被放大收集,又供給驅動文明。
不過這種極致的文明李燁不知道算不算是走歪了的文明,但是他確實沒怎麼發現這個文明在戰爭方麵的科技投入多少。
而且他們的文明並不設防,所有的知識都會分享到網上,供所有人欣賞讚揚。
李燁讓網絡分身把這個文明的所有技術打包整理所有理論隨後發布到聯盟科研網站上。
這其中他最看好的有幾點,一個是基因方麵的研究,對方在這方麵已經往前踏了一大步,人類的壽命說不得可以再進一步。
其次是靈能理論,這個涉及到意識場意識灌輸,人類的全民科學家計劃可能可以提前完成了。
材料方麵對方研發的一些超感官材料也給了李燁無限的遐想。
信息科學的無限存儲技術,模擬技術,量子情感算法等等都可以給人類提供無限的靈感。
恒星能量網絡技術模型的研究,意識能量轉換技術的可能性,
李燁優先讓分身開始根據對方的意識場論研發符合人類的記憶灌輸技術。
有了這個到時候文明的發展會更快更猛。
僅僅用了一年,聯邦曆10年。
分身聯合人類科學家一起突破研發出了人類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記憶灌輸裝置,他可以通過靈能場把信息直接像電腦一樣備份到你的腦海意識裡。
讓你真正能的過目不忘。
當聯邦發出這個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時,整個人類都沸騰了。
“終於解放了,再也不用每天循環的輸入那些知識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