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要注意團結,但寶根在押著金翔聲離開的時候,讓幾個背著槍的知青專門來到那兩人的門前轉了半天,又盯著這兩人的家裡猛看。
搞得這兩個橫行鄉裡的家裡心裡七上八下的,灰溜溜的躲了起來。
來天山南北當支邊知青的人雖然勞動累、管理嚴,但都是有單位有集體的人,受不到任何人的欺負。
而分散在各地的插隊知青裡卻情況頻出,因為天山南北太大,地域太過廣闊,往往落戶到一個地方就變成了與世隔絕的狀態。
有些類似金翔聲的人一旦心思壞了,為惡起來毫無底線。
說起來馮碧雲這些知青的運氣還算好的,先是被臨時劃歸了八連管理,又遇上了張寶根這個護短的。
張寶根之所以處理得如此疾風暴雨,是因為他發現附近的幾個大隊裡這種情況不是孤例。
隻不過是薩依其大隊這裡情況最為嚴重罷了。
從內地來的知青和本地老鄉語言不通,習俗迥異,又要借人家的口糧,故而有著天然的隔閡。
在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就是有些事情發生了,老鄉們也不好開口。
畢竟在他們看來這是知青們之間發生的事情,雖然看著不歡喜但也不好隨意插手。
新官上任三把火,張寶根毫不猶豫的拿金翔聲來了個殺雞儆猴。
消息傳開,距離連部最遠的夏合克大隊知青點的某人立即消停了下來。
為了收攏人心和集權,張寶根從連部擁有的五匹馬裡挑出兩匹來成立通訊小組,選派了兩個表現積極又會騎馬的知青當連部通訊員。
以後連部所屬五個大隊知青點知青的所有書信直接繞過知青隊長,由知青親手交給通訊員然後由連部審核統一發送。
通訊員會每個月來兩次。
如此簡單的一個舉措,就將各知青點知青隊長的大權收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管理的知青交給通訊員的到底是家信還是舉報信。
雖然與新來的連長接觸不多,但各知青點的知青們通過這兩件事都基本認可了張寶根。
紅旗八連設立的主要目的是控製葉城東北的沙漠入口,同時進行固沙造林和生產。
所以連部的兩個排除了要巡邏外,還要種地和植樹。
不過苗場那邊給的回信是要等秋天之後才有八連的植樹份額,所以現在張寶根要執行的任務就是訓練巡邏和種地。
至於先乾哪一樣,他手下的兩個排長意見剛好相左。
情況比較有趣。
軍人子弟出身的劉誌凱打死都不想天天軍訓和巡邏,強烈要求展開墾荒活動,而農家子弟趙峰光卻死活都想天天摸槍踢正步,帶著人漫山遍野的轉悠。
而作為老大的張寶根呢,他則是這兩樣都不想做。
因為他花費了幾顆小五星查詢得知,他們這個口子七年年再也沒有發生過被敵特滲透的事件,所以巡邏軍訓一般到位就行了。
至於種地?
說真的,這裡後世農業技術成熟發達了還能多少有些搞頭,但現在種地純屬於吃力不討好。
其實師部也沒指望過八連能種出點什麼來,不然每個月補貼的糧食不會剛好足夠全連人吃的。
在這裡種地更多的是一種組織活動,表示不忘本罷了。
“種地是不可能種地的!”
寶根來之前就和小女友談過這件事。
他雖然有空間和玉扳指泡水都可以進化種子和作物,足以把這裡變成一個小型農業基地。
但在他離開後呢?
失去空間和玉扳指加持的本地農業會立即瀕臨毀滅,到時候不知會害了多少人。
所以他在來之前費了好些小五星查詢,已經有了具體的規劃。
第一個規劃是關於知青思想管理上的——每個知青每周都要寫周記,把自己沒能達成的願望和不開心的事都寫上去,然後把這些偏的情緒一把火燒掉,隻留下積極向上的g心態。
這件事寶根在高中也乾過,因為他發現隻要自己身處的環境裡很多人大量寫不開心或者遺憾的事,自己的筆記本大概率會頻繁刷到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