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再聞酒桌文化
上午11點半,中遠航運總部38樓會議室裡,簽字筆在協議上落下最後一筆,唐·本傑明與魏家福交換協議副本,指尖相觸時,兩人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這場從昨夜外灘閒談就埋下默契的談判,最終以遠超預期的效率敲定,沒有冗長的拉鋸,沒有刻意的刁難,更像是兩位惺惺相惜的合作者,在對的節奏裡完成了一場水到渠成的約定。
“唐先生,協議簽了,心裡的石頭也落了。”魏家福將協議仔細折好,放進隨身的公文包,“中午彆在公司食堂對付了,我帶你去個好地方——上海老城區裡有家私房菜,專做本幫菜,每天隻接兩桌,想吃還得提前預定,今天正好有個空位,讓你嘗嘗地道的上海味道。”
唐·本傑明本就對上海菜頗有好感,聽到“私房菜”“每天兩桌”,頓時來了興趣:“魏總費心了,我正好想多嘗嘗上海的特色,那就恭敬不如從命。”
一行人收拾好文件,分乘三輛車出發。魏家福與唐·本傑明同乘一輛,李建國坐在副駕駛,車廂裡沒有了談判時的嚴肅,反而多了幾分家常的鬆弛。“唐先生,關於日月集團和唐氏鐵藝,我知道的確實有限。”魏家福靠在座椅上,望著窗外掠過的老洋房,語氣誠懇,“當年跟你爺爺見麵,我也隻是遠遠的觀看,無法走近聊天。昨天也是在看老資料時,偶然看到‘日月集團’的標注,才隱約知道些皮毛。”
唐·本傑明握著車窗邊的扶手,輕輕點頭:“魏總能告訴我這些,已經幫了我大忙了。其實我現在也沒打算急著查,現在的日子挺好,貞觀集團能穩步發展,偶爾像這樣嘗嘗各地的美食,已經很滿足了。”他說的是真心話——突如其來的家族秘密雖然震撼,但比起盲目追尋未知,他更在意眼下能掌控的生活。
魏家福聞言笑了:“你這心態好,不急躁,沉得住氣。不過有些事啊,不是你想躲就能躲的,說不定哪天,日月集團的人就主動找你了。”
車子駛出陸家嘴的高樓群,拐進一條布滿梧桐樹的老街道,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路麵,斑駁的光影裡,老洋房的紅磚牆、複古的路燈、門口擺著花盆的小店,處處透著上海的煙火氣。最終,車子停在一棟三層的小洋樓前,門口沒有招牌,隻有一扇雕花的木門,門旁掛著一個小小的銅鈴。
“到了,這就是‘滬上小築’。”魏家福率先下車,輕輕按了按銅鈴,木門很快被一位穿著藍布旗袍的阿姨打開,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魏先生,您來啦,預定的‘聽鬆閣’已經備好茶了。”
眾人跟著阿姨走進洋樓,一樓是開放式的廚房,能看到廚師正在灶台前忙碌,鍋裡飄出的香氣帶著醬油的醇厚;二樓是用餐區,每個包間都以古畫命名,“聽鬆閣”的窗戶正對著庭院裡的桂花樹,雖然不是花季,卻依舊能想象到秋日飄香的模樣。
包間裡擺著一張圓形的紅木餐桌,能容納十二人,桌上已經擺好了精致的骨瓷餐具,旁邊的博古架上放著幾件青花瓷,透著典雅的中式韻味。“大家隨便坐,彆拘謹。”魏家福招呼著眾人,特意拉著唐·本傑明坐在主位旁,“唐先生,今天你是貴客,坐我旁邊。”
唐·本傑明沒有推辭,順勢坐下,目光掃過餐桌——菲利普坐在他對麵,旁邊是陳默和周明;傑森、羅伊、帕克三位保鏢則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時刻保持著警惕;中遠的張總、劉總、陳總坐在另一側,林薇和趙娜兩位公關美女則分彆坐在菲利普和唐·本傑明身邊,正好填補了空位。
“唐先生,第一次來‘滬上小築’吧?”林薇笑著遞過菜單,“這裡的菜都是老板親自定的,每天的食材都是淩晨從市場新鮮運來的,您可以先看看,有沒有特彆想吃的,沒有的話,我們就按老板推薦的套餐上。”
唐·本傑明接過菜單,上麵的菜名透著濃濃的上海風情——“禿黃油撈飯”“蟹粉豆腐羹”“本幫醬鴨”“響油鱔糊”……每一道都讓他食欲大增。“不用看了,就按老板推薦的來,魏總推薦的肯定錯不了。”
魏家福笑著點頭:“還是唐先生爽快,我每次來都點套餐,省心,還能吃到最地道的味道。小張,把我存的那兩箱飛天茅台拿過來,今天高興,得好好喝幾杯。”
沒過多久,服務員就端著托盤陸續上菜,每一道菜都像藝術品一樣精致,擺盤考究,香氣撲鼻。二十六道菜分為冷菜、熱菜、湯品、主食和甜點,循序漸進,層層遞進,讓人目不暇接。
最先上桌的是六道冷菜,每一道都透著上海菜的細膩:
“水晶肴肉”:選用豬前蹄,經過醃製、焯水、蒸煮等多道工序,肉質晶瑩剔透,切片後蘸上薑絲醋,入口即化,沒有絲毫油膩感,反而帶著淡淡的肉香。
“四喜烤麩”:烤麩吸滿了醬油、糖、料酒調製的醬汁,搭配木耳、香菇、花生米,口感鬆軟有嚼勁,甜鹹適中,是上海人餐桌上常見的開胃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醉蟹”:選用太湖的大閘蟹,用黃酒、白酒、糖、鹽浸泡而成,蟹肉雪白細嫩,蟹黃飽滿,帶著濃鬱的酒香,卻不衝鼻,讓人回味無窮。
“涼拌馬蘭頭”:馬蘭頭是上海春季的時令蔬菜,焯水後切碎,與香乾丁混合,淋上香油和生抽,清爽解膩,帶著淡淡的青草香。
“醬蘿卜”:選用本地的白蘿卜,經過長時間的醃製,外皮呈深褐色,內裡卻依舊清脆,咬一口,甜中帶鹹,帶著濃鬱的醬香,非常開胃。
“糟三樣”:由糟雞、糟鴨舌、糟毛豆組成,用陳年的酒糟醃製,雞肉細嫩,鴨舌q彈,毛豆清香,每一口都帶著酒糟的獨特風味。
冷菜剛上桌,熱菜就緊跟著上來,二十六道菜中,最具特色的六道熱菜,每一道都讓人眼前一亮:
“禿黃油撈飯”:這是“滬上小築”的招牌菜,選用十隻大閘蟹的蟹黃和蟹膏,加上豬油、薑末、料酒慢炒而成,盛在一個小小的砂鍋裡,旁邊配著一碗白米飯。服務員將禿黃油澆在米飯上,金黃的蟹黃裹著米粒,香氣瞬間彌漫整個包間。唐·本傑明舀了一勺放進嘴裡,蟹黃的鮮美、豬油的醇厚、薑末的清香在嘴裡散開,每一口都讓人滿足,忍不住感歎:“這才是真正的蟹味!”
“蟹粉豆腐羹”:與普通的蟹粉豆腐不同,這裡的豆腐選用的是嫩豆腐,切成小塊,與蟹粉、雞蛋、香菇丁一起煮成羹,口感順滑,蟹粉的鮮味完全融入豆腐中,沒有一絲腥味。魏家福笑著說:“這道菜最考驗廚師的火候,豆腐不能煮老,蟹粉不能煮散,得剛剛好才行。”
“本幫醬鴨”:選用本地的麻鴨,用醬油、糖、料酒、八角、桂皮等調料慢燉兩個小時,直到鴨肉酥爛,醬汁濃稠。鴨子被切成大塊,皮呈深褐色,肉質細嫩,咬一口,醬汁的甜鹹完全滲透到肉裡,連骨頭都帶著香味。林薇介紹道:“這醬鴨的醬汁是老板家的秘方,每天都要熬製四個小時,所以味道特彆地道。”
“響油鱔糊”:鱔魚選用的是筆杆鱔,去骨後切成絲,用豬油爆炒,加入醬油、糖、料酒、胡椒等調料,最後澆上滾燙的香油,上桌時還“滋啦”作響,香氣撲鼻。鱔絲滑嫩彈牙,胡椒的微辛解膩,配上底下墊著的茭白絲,清爽可口。周明嘗了一口,忍不住點頭:“比昨晚桂花樓的還好吃,這火候把握得太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