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人民公社_顯微鏡下的太平鎮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2章 人民公社(1 / 1)

人民公社的成立,使太平鎮的人們微醉微甜,興奮莫名。

在成立大會上,太平公社武裝部部長賈仁義充滿激情含有幻想的的長篇演說使太平人民公社一萬多社員憧憬在人民公社的想象中。

“各需所求,按需分配!”

勞動僅僅是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純粹的獲得物質的需要,人們想要什麼就種植生產什麼,隻要有辛苦的付出,就有相應的回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賈仁義是賈新河的次子,大哥賈仁高瘋了,無疑他就成了賈家頂梁柱。

皇天不負有心人,賈仁義最終凱旋歸來,並在人們驚羨的眼神中當上了太平公社武裝部長,這使賈新河感到一絲慰藉。

大兒瘋子仁高,不孝子仁慈,這兩個家夥都不成器,幸好自己還有仁義這個兒子,小時言語不多的仁義不聲不響的就當了公社武裝裝部長,這使得賈新河臉上十分有麵子。

從此在太平村,乃至太平公社,都好似比彆人高出一等。

賈仁義是一九五四年春節後脫去泥巴衣換上軍裝的,他所屬的這批新兵奉命在沈陽集結訓練,視半島戰場的局勢而決定是否跨過鴨綠江。

事實證明跨過鴨綠江是賈仁義所在部隊的一種假設,米軍來得快退得更快。這使得心懷壯誌,憧憬在戰場上立功的賈仁義有些懊惱。

雖然他錯失了一次成為英雄的大好機會,但他還是把在東北當兵的這五年當成了一次學習的機會。

文化、政治思想進步很快,由入黨到班長、再到排長……

抗米援朝戰爭結束,新中國最迫切的任務就是經濟建設,地方自然需要大批思想素質和覺悟高的人才。

如此一來,機會降臨到了賈仁義的頭上,轉業後被安排做了太平公社人民政府武裝部部長。

那一時刻,賈新河才領悟到他門上貼了五年的“光榮之家”的含義。

那一天,他跑到父親的墳頭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場,然後又站到女兒兒媳的墳頭,默默地抽了兩鍋葉子煙。

成立人民公社的會場選在禹王宮。

禹王宮坐南朝北,正殿與戲樓遙遙相望,中間是一個寬敞的露天戲場,可容納五百餘人人,東西兩個走廊足可容納兩三百人。

主席台選在居高臨下的戲樓上是不言而喻的,紅樓前麵左右兩根合抱粗的柱頭上貼有一聯,上聯是:今日人民公社,下聯是:明天共產主義,橫批:一日千裡。

主席台前兩旁分彆立著竹編紙糊的老虎,兩隻老虎的舌尖上都掛著一張相同的條幅:米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主席台上麵橫著一幅最為醒目的橫幅:鼓足乾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麵紅旗萬歲!

還是如往常一般,公社章新月書記首先講話,他喜汽洋洋,神彩奕奕,對台下的太平鎮人們道:

“人民公社的成立,標誌著一大二公的優越性,標誌著一切私有製的徹底消滅,我們不但要搞梯田化、水利化、良土化、車子化、房屋集中等八化……我們還要搞乾活軍事化,食堂公共化!”

章書記按上麵的精神明確指出太平鎮的各村改為營,村長就是營長,隊長就是排長,最後還強調建設共產主義堅決不能拖拖拉拉。

要實行軍事化,要像打仗一樣猛衝猛打,勇往前進!

公共食堂很快就建立起來了,人們憧憬著共產主義就毫無保留地將自家的存糧如數交給公共食堂。

他們將自己的鍋砸了,灶拆了,將碗筷飯缽整齊地擺在了公社食堂那龐大的壁櫥上。

壁頭上釘了一溜竹牌,寫著戶主的姓名。

戶名之下有九塊竹牌,竹牌上標有19九個數字。

下一餐你家要吃多少白米飯,你就按數量掛相應的竹牌,當全街製高點——禹王宮後麵那棵百年黃桷樹上那口大銅鐘“當當當”的巨響時。

人們便從從容容地走進公共食堂,在既定的位子上享用炊事員為他們準備好的飯菜。

那口大銅鐘重三百多斤,原來是二郎廟的神器,被賈新河叫人搬到鎮上來,社員出工,收工,吃飯,開會都全憑它的號召。

食堂的管理員是精明而又有文化的賈仁慈,舉薦人是營長賈新河,他舉賢不避親。

賈新河在推薦信上說賈仁慈雖然年齡不大,但是他初中畢業,寫得一手好字,撥弄得一把好算盤。

而且還在大營山突擊營當過夥食管理員,有一定的經驗。

有關賈仁慈在大營山貪汙的事件由於做了內部處理,知道這件事情的人並不多,再加他頭上有一頂革命的光環——二哥是人民公社武裝部部長。

最關鍵的是他老爸賈新河,善於偽裝和巴結。

他用自己的苦難作為資本,以賈仁慈年紀小作為借口,不停的在公社書記章新月麵前替賈仁慈開脫。

公社書記章新月念賈仁慈在“在鳴大放”的會議上有功,於是他說:

“新河營長,我們公社有十多個營,每個營下麵又有幾個排,關於營排的食堂管理員的任命問題,我根本無須過問。”

賈新河聽後暗喜,知道是書記默認了。

在章新月的默許下,賈新河利用營長這個職位,把年紀輕輕的賈仁慈提上了食堂管理員這個職務。

由於這個食堂要負責四百多人的夥食,一個管理員是遠遠不夠的,另外還增設了兩個副管。

一個叫龍得華,一個叫江誌英,江誌英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女孩,長得十分秀麗。

賈仁慈管大不管小,他隻管糧倉鑰匙、現金和賬務,其餘雜務全由江誌英、龍得華去忙碌。

禹王宮正殿左邊的廂房一進五間,折了乾牆連貫一通,三口煮酒一樣的大灶煙火不熄,四個炊事員日夜輪班蒸煮著全街四百多人的美好日子。

一百多戶人家收集起來的糧食屯了幾間屋子,由於吃飯的人多,下鍋的米不好計算,賈仁慈尋思人民公社是不能餓人民群眾的,所以就叮囑江誌英和龍得華每頓隻能多不能少。

如此一來,賈仁慈就遇到了一個難題:剩下的飯菜怎麼解決?

喜歡顯微鏡下的太平鎮請大家收藏:()顯微鏡下的太平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奉旨和親後,父皇和未婚夫悔瘋了 不科學禦獸:識海一棵黃金果樹 讓你當質子,你追敵國女帝? 誰讓這個邪修做飯的? 山野風流仙醫 我被女帝關在寢宮吃軟飯 黑山啟示錄:活著 星穹神械 司少,追妻路漫漫 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