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權分立》原則通過後,總理掌執政院,統領十二部部長,全麵負責統籌全國政務工作。
和他“平起平坐”的還有四個單位,分彆是夏知秋選舉成功,擔任的卡夫國參議院主席職務。
卡夫國的國情決定了,他們雖然使用了美方遊說代表的“民主方案”但實際上他們的選舉製度類似國內的人大製度。隻不過把改名“眾議院”,把常務委員會
改成“參議院”僅此而已。
其中眾議院兩年開一次,必須選舉淘汰三分之一,確保議員代表性具有廣泛地位。
而參議院也是如此,原則上夏知秋最高這一屆任期為六年。
所以結果就是,因為眾議院不常開常設,實際“國會”權力大多數時候掌握在參議院手上。
這就是夏知秋的地位。
權力第三大的是“總參謀部”總參謀長。
西北邊防軍的締造者林毅,當之無愧擔任這一職務。
卡夫國太小,沒有什麼樞密院,軍委會,指揮作戰任務,都交給了總參謀部。因此總參謀部旗下,不僅僅有空軍部,海軍部,陸軍部,岸基導彈部,陸地防空軍部,火箭軍部等兵種部門,還有中央軍事研究所,中央情報署,軍需部,作戰部,軍令部,政治部等。
那麼林毅是不是就可以在軍隊裡麵為所欲為?
經曆千年曆史文明洗腦的卡夫國上下怎麼可能不控製軍方。議會有自己的軍事委員會,對總參謀部進行限製,監督;除此外執政院也有國防部,對總參謀部進行分權。國家軍事行動聽總參謀部的,但國防建設,軍隊建設,聽國防部的。
除此之外,五權的另外兩級:檢察院和大法院,也在軍隊派遣軍事監督員和軍事法庭。
整個體係,五大體係,環環相扣,互相監督,互相平衡,確保不會出現一個獨裁者,帶著大家一起死。
大法院和檢察院就好理解了。權力比國內的相關部門還大。
06年年底的大選舉,實際上是夏,雷,林三家從分裂再次走向“統一”的一個舉動。
那麼是什麼情況,讓三家能再次選擇合作,而不是“三分天下”。主要是卡夫國太小了。他們想把蛋糕做大做強,比如:吞並東非共和國。
要知道現在,卡夫國都還隻是東非國的加盟邦國之一。雖然高度自治。
彆看卡夫共和國占地30萬平方公裡,但都是非常難開發的土地,荒無人煙,開放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北方七十萬平方公裡,大多數是地勢平坦的平原或者草原。
最要命的是,這幫人革命後,並沒有消停的建設國家,而是不斷改朝換代,不斷洗牌。爭權奪利比唐末五代十國還要精彩。
也難怪引得南部“蠻荒之地”的夏雷林三家聯手窺視。
首先實現國內的“法製化”,就是希望先穩住內部,不要在對外行動的時候,被人一挑撥就後院起火。
五權分立後,所有內部矛盾,理論上都可以在這個框架內解決。
另一個原因就是,林毅等人在軍備競賽中,完全不是夏知秋的對手,夏知秋靠著國內的關係網和當年在毛熊當倒爺的關係網,輕輕鬆鬆搞來的大量中程彈道導彈。
這特麼還怎麼玩。
最終麵對南部“國民警衛隊”爆兵十幾萬。
他們兩家都沒夏家一家多。
果斷選擇“打不過就加入”。
自然,五權分立後的卡夫國,實際上內部鬥爭並沒有停止,隻是外部各國已經看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