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兵再次上前處理傷口,更換紗布。
學生們默默吃著補給,幾乎一倒下就能立刻睡著。
下午的路程更加艱難。極度疲憊、傷口反複折磨、精神麻木……每一步都是與極限的對抗。
網上開始出現一些不好的聲音,質疑這種極限行軍會導致不可逆的運動損傷,甚至有人開始人肉蘇寒,質疑他的教官資格和心理狀態。
但所有這些喧囂,似乎都被國道上那支沉默前行的隊伍隔絕在外。
他們隻有一個念頭:走回去。
好在,蘇寒也不會變態到,讓他們連續走兩天。
這兩百多公裡,即便是士兵,也很難一鼓作氣走回去。
當然,士兵是負重的,而這些學生,除了模擬槍之外,都沒有背其他東西。
可即便這樣,他們的速度,也沒有比士兵快。
想要走完這段路程,至少也需要48小時。
蘇寒讓他們連續走了24小時後,也是讓他們停下來,靠著路邊,睡覺。
302班的32名學生,在蘇寒一聲“原地休息,睡覺”的命令下。
幾乎是在意識模糊的瞬間,便如同被抽掉了所有力氣的木偶,直接癱倒在路旁一片略微乾燥的草地上。
沒有帳篷,沒有睡袋,甚至沒有一張防潮墊。
隻有身下硌人的碎石、枯草,和身上那套早已被汗水、雨水、血水反複浸透又風乾,硬邦邦、冷冰冰的迷彩服。
幾乎是倒下後的幾秒鐘內,沉重而均勻的呼吸聲便此起彼伏地響起。
極度的生理和心理透支,讓他們瞬間就陷入了深度睡眠。
許多人甚至保持著蜷縮的、互相依靠的姿勢,一動不動,仿佛連翻身的力氣都已耗儘。
鏡頭拉近,特寫掃過他們沉睡的臉龐。
塵土、乾涸的血跡、淚痕交織,讓一張張年輕的臉顯得狼狽不堪。
眉頭即使在睡夢中也無意識地緊蹙著,仿佛仍在承受著行軍的痛苦。
包紮著紗布的手肘和膝蓋露在外麵,紗布邊緣滲著淡淡的黃色組織液和暗紅。
晚風吹過曠野,帶著明顯的涼意。
睡夢中的學生們下意識地蜷縮得更緊,尋求著微不足道的溫暖。
這一幕,通過媒體采訪車的長焦鏡頭,無比清晰地呈現在所有關注著直播的觀眾麵前。
【就這麼睡了?地上這麼涼!】
【連個毯子都沒有嗎?會生病的啊!】
【看他們擠在一起的樣子……好心疼……】
【兵王也太狠了吧?休息都不給個像樣的地方?】
遠遠跟隨的補給車上,工作人員看得揪心不已。
一名年輕的後勤戰士抱著一摞軍用毛毯,跳下車,快步就想送過去。
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學生娃,不是鐵打的兵,這樣睡一夜,非得大病一場不可。
然而,他剛跑出幾步,一道挺拔的身影便如同無聲的壁壘,擋在了他的麵前。
是蘇寒。
他的臉隱在暮色中,看不清表情,隻有那雙眼睛,在漸濃的夜色裡亮得驚人,帶著冰冷。
“回去。”
小戰士一愣,急忙道:“首長,夜裡涼,學生們都累壞了,這……這容易感冒!就蓋條毯子,不礙事的!”
蘇寒的目光越過他,看向遠處那堆蜷縮在一起、在冷風中微微發抖的身影,聲音沒有絲毫波動:
“戰爭年代,我們的先輩,雪山頂、草地裡,哪來的毯子?敵人追擊,炮火連天,哪來的安穩覺睡?現在有片乾燥的草地,有安全的夜晚,已經是莫大的奢侈。”
他轉回目光,盯著小戰士:“嬌氣就是這樣慣出來的。這點風寒都受不住,就不配當我蘇寒的兵。”
“可是……”小戰士還想爭辯,覺得這完全不是一回事。
“沒有可是。”蘇寒打斷他,“這是命令。退回你的崗位。”
小戰士看著蘇寒那冰冷堅決的眼神,又看了看遠處瑟瑟發抖的學生,最終咬了咬牙,抱著毛毯,一步三回頭地退回了補給車。
臉上寫滿了不解和心疼。
這一幕,同樣被鏡頭捕捉,同步到了網上。
瞬間,全網嘩然!
爭議達到了頂峰!
【臥槽!連條毯子都不給?!這還是人嗎?!】
【我受不了了!這已經不是訓練了,這是虐待!絕對的虐待!】
【我要打電話舉報!這兵王心理絕對有問題!】
【孩子們太可憐了……看著他們發抖的樣子,我眼淚都下來了……】
【@粵州大學@軍區官方你們就不管管嗎?!出事了誰負責?!】
反對的聲浪前所未有的高漲,幾乎要淹沒整個網絡。
但與此同時,另一種聲音也開始頑強地湧現出來。
【都冷靜點!雖然看著難受,但你們仔細想想兵王的話!話糙理不糙啊!】
【我是退伍兵,我告訴你們,部隊野外拉練,天為被地為床是常事!這才叫鍛煉!】
【現在心疼他們,將來真遇到事,誰心疼他們?現在吃點苦,是為了以後少走彎路!】
【兵王是在磨掉他們身上最後一點依賴性和嬌氣!這才是真正負責的教官!】
【看看他們睡得多沉?說明身體已經適應了這種極限!這是好事!】
網上吵得不可開交,各種觀點激烈碰撞。
而現場,蘇寒並沒有離開。
他就靜靜地站在距離學生們休息地點十幾米外的一塊石頭上。
夜風吹起他作訓服的衣角,他的身影在愈發深邃的夜色裡,顯得格外孤獨堅定。
他沒有坐下,更沒有休息。
他就那樣站著,警惕的目光不時掃過周圍的曠野和沉睡的學生,仿佛一尊永遠不會疲倦的守護神。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夜色越來越深,氣溫也越來越低。
偶爾有學生因為在冰冷的草地上蜷縮太久,無意識地發出幾聲模糊的囈語或因為寒冷而輕微的顫抖。
每當這時,蘇寒的目光便會立刻掃過去,停留片刻,確認隻是無意識的動作後,才緩緩移開。
他的眉頭偶爾會幾不可察地蹙一下,但很快又恢複冰冷。
補給車和救護車裡的人,透過車窗,看著遠處那道如同雕塑般站立的身影,再看看草地上瑟瑟發抖的學生,心情複雜到了極點。
他們忽然有些看不懂這個年輕的兵王了。
說他冷酷無情,他卻徹夜不眠地守護在一旁,警惕著任何可能的風險。
說他關心學生,他卻連一條毯子都吝於給予,用最苛刻的方式對待他們。
這種極致的矛盾,讓所有人都感到困惑。
【你們發現沒有……兵王一直沒睡,他在守著他們!】
【他站了快三個小時了……一動沒動……】
【所以……他不是不關心,他隻是用另一種方式?】
【這種方式我真的無法認同!關心就不能給條毯子嗎?】
就在爭議愈演愈烈之時,一個認證為【某陸軍學院資深教官】的ID發布了一條長微博,迅速被頂上了熱搜:
【理性分析‘兵王拒毯’事件:這不是冷酷,這是最高級彆的實戰教學】
“作為一名帶過無數新兵的老兵,我看到網上對蘇寒同誌的指責,感到十分心痛和遺憾。很多人用普通人的情感和校園的標準去衡量他的行為,這是巨大的誤解。”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蘇寒同誌從未將這些學生當作普通大學生來訓練。從他接手302班的那一刻起,他就是用野戰部隊基本標準來要求他們。這一點,從之前的據槍、低姿匍匐懲罰以及現在的徒步拉練,都體現得淋漓儘致。”
“其次,說說‘拒毯’。在你們看來是冷酷,但在我們軍人看來,這是最基礎的‘戰場適應性訓練’。戰場環境不會給你選擇舒適的權利?寒冷、潮濕、饑餓、疲憊才是常態。”
“如何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快速恢複體力、保存戰鬥力,是每個軍人的必修課。”
“蘇寒同誌不是在虐待他們,而是在逼他們激活身體的潛能,學會如何在最惡劣的條件下生存和休息。這種記憶,一旦刻入骨髓,將來在關鍵時刻是能救命的!”
“最後,說說他的‘守護’。他為什麼自己不睡?因為他把自己放在了‘哨兵’的位置上。他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學生們:即使是在最疲憊、最安全的休整時刻,也絕不能完全放鬆警惕,必須有人承擔起守護的責任。”
“而他,作為指揮官,主動承擔了這個最辛苦的角色。這是一種無聲的示範,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
“所以,請不要再用人情冷暖的尺子去丈量一位鐵血軍人的帶兵方式。他給的或許不是溫暖的毯子,但他給的,是能在這些學生的未來戰場上活下去的資本和信念。這,才是大愛,才是真正的負責!”
這篇長文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讓網絡上許多爭吵的聲音安靜了下來。
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重新審視畫麵中那道孤獨站立的身影和那些在冷風中蜷縮的學生。
【……看哭了。是我狹隘了。】
【謝謝教官的解讀!一下子就看懂了兵王的深意!】
【所以兵王是在用自己當榜樣,教他們什麼是責任和守護……】
【對不起,兵王,我剛才罵得太大聲了。】
【雖然還是覺得心疼,但我好像有點理解了……】
輿論的風向,開始悄然轉變。
夜色更深,萬籟俱寂,隻有風聲和遠處隱約的蟲鳴。
…………
抱歉,今天有事更新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