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王濤和劉斌也在下麵低聲討論。
王濤皺眉:“這老教授夠刁鑽的啊,常規路子都給他堵死了。”
李振沉吟:“時間緊,正麵硬啃不下,側翼風險大……這確實是個難題。”
劉斌分析:“關鍵是要出奇,或者找到紅軍的致命弱點。”
三人都覺得棘手,一時也想不出太好的辦法。
他們不禁將目光投向蘇寒,想聽聽他的看法。
這時,陳教授的目光恰好也掃過了306宿舍這邊,看到了正在低聲交流的幾人,也看到了那個格外年輕的學員臉上並無太多困惑之色。
他直接點名:“那個新來的學員,蘇寒是吧?你來說說看。”
唰!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蘇寒身上。
英語課的震撼還未完全消退,大家都想看看,在指揮推演上,他是否同樣能帶來驚喜。
蘇寒站起身,目光沉靜地看向沙盤,略一思索便開口道:“報告教授。如果我是藍軍先鋒營長,在正麵強攻受阻,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我不會再執著於立即攻克3號高地這個堅固支點。”
“哦?”陳教授眉毛微挑,“不攻高地,你如何打開突破口?放任這個釘子釘在那裡,你的後續部隊就無法安全通過河穀。”
蘇寒的手指在沙盤上3號高地前方的河穀地帶虛劃了一條線:
“我的目標是打開通路,而非必須占領某個高地。3號高地的威脅在於其火力可以覆蓋河穀主乾道。那麼,我可以采取‘壓製迂回,強行通過’的策略。”
他詳細闡述道:“首先,我會集中營屬及可能加強的直瞄火炮、反坦克導彈,並不追求摧毀紅軍工事,而是對3號高地麵向河穀的射孔、觀察哨進行精準的‘火力拔點’和持續壓製,短時間內削弱其對我通路的火力控製。”
“同時,我以少量坦克和步兵戰車在正麵佯動,吸引紅軍注意力。主力裝甲部隊則利用煙幕彈掩護,沿河穀邊緣相對平緩、但可能受火力威脅較小的區域,以最高速度實施強行衝擊穿越!”
“關鍵在於,”蘇寒加重了語氣,“穿越過程中,不計較隊形是否完美,不糾纏與紅軍零星警戒兵力的戰鬥,以營直屬偵察排或配屬的工兵分隊為先鋒,儘可能排除通路上的障礙物和地雷。”
“隻要我的裝甲集群主體能在紅軍恢複有效火力控製前,衝過其火力覆蓋區,進入河穀後方相對開闊的地域,就算成功打開了突破口。至於3號高地,可以留給後續跟進的步兵部隊去慢慢解決。”
蘇寒的方案,核心在於“避實擊虛”,不再硬啃堅固據點,而是利用火力壓製和速度,在對方防線上“撕開”一道口子鑽過去。
這需要精準的火力運用、部隊的果斷執行力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
教室內安靜了片刻。
這個思路,確實和前麵幾個學員提出的方案截然不同。
陳教授臉上依舊沒什麼表情,但眼神深處閃過一絲極淡的訝異。
他沒想到這個年輕人不僅想到了“壓製”和“迂回”的結合,更提出了“強行衝擊穿越”這種帶有冒險色彩但符合裝甲部隊機動特性的戰術。
最關鍵的是,他抓住了“打開通路”這個核心目標,而不是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
“思路有點意思。”陳教授沒有立刻評價對錯,反而話鋒一轉,拋出了一個更複雜、更讓人頭疼的局麵。
“但是,蘇寒,如果你的‘強行衝擊穿越’行動,剛剛進行到一半,突然接到上級通報和無人機偵察確認:紅軍一支裝備了反裝甲武器的預備隊,大約一個加強連的兵力,已經從側翼機動,即將抵達你的衝擊隊形的側前方,正好卡在你預定的衝擊路線上!”
“你的先頭部隊已經和對方警戒交火,主力正處於進退兩難的河穀地帶,部分車輛因障礙或故障停滯。空中支援暫時因被惡劣天氣或敵方防空影響無法抵達,炮兵也需要時間重新調整射界。此時,你作為營長,如何應對?給你一分鐘思考。”
“嘶——”
陳教授的話音剛落,教室裡頓時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這局麵也太凶險了!
進攻部隊一半在河裡一半在岸上,隊形拉長,側翼暴露,頭頂沒有空中掩護,炮火支援也指望不上,而敵人的生力軍已經懟到了臉上!
這簡直就是裝甲兵的噩夢,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完了完了,這死局了啊!”王濤忍不住低聲哀嚎,“衝又衝不過去,退又退不回來,原地固守就是活靶子!”
李振臉色凝重:“紅軍的這個預備隊出動時機太刁鑽了,正好打在七寸上!蘇寒這下難辦了。”
劉斌也緊鎖眉頭:“時間隻有一分鐘,必須當機立斷。可這種局麵,無論怎麼選似乎都是錯……”
所有人都替蘇寒捏了一把汗,同時也好奇他究竟會如何破解這個看似無解的困局。
陳教授也目光灼灼地看著蘇寒,等待他的回答。
蘇寒的眉頭也微微蹙起,但眼神依舊冷靜。
他沒有浪費那一分鐘,幾乎是陳教授問題剛提出,他的大腦就開始飛速運轉,目光在沙盤上敵我態勢間快速移動。
不到三十秒,蘇寒抬起頭,眼神銳利,語氣清晰:
“報告教授!如果是我,我會立刻下令:全營停止衝擊,但絕不原地固守!”
第一句話就讓眾人一愣。不停下,難道還繼續往敵人槍口上撞?
蘇寒語速加快,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第一,命令先頭與敵交火的部隊,不計代價,利用現有地形和煙幕,進行堅決的阻擊和遲滯作戰,哪怕打光,也必須為主力調整爭取至少十五分鐘時間!”
“第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他的手指向沙盤上河穀一側的一片地勢稍高、且有部分植被覆蓋的區域,“立刻命令衝擊梯隊中所有尚能機動的坦克和裝甲車,向左(或右,根據實際地形選擇)前方這片高地發起決死衝擊!不是沿著原計劃路線,而是斜向搶占這個製高點!”
“搶占高地?”有學員忍不住低呼,“那不是更暴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