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他還會一些本地的方言,交流起來也方便。
就在車站附近的小館子裡,周景明點了份大盤雞和饢包肉,好好地吃了頓熱乎飯,稍作休整後,買了些卡特力瑪饢,找館子老板要了兩壺水,重新將背包塞滿。
饢,源於波斯語,意為麵包,是本地民間的傳統主食。
在這邊,饢有著“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的美譽,曆史上伽師人就以打饢謀生而著稱。
最大的饢叫艾漫克,中間薄,邊緣厚,中央有花紋,直徑能有四五十公分,被稱為饢中之王。
最小的饢叫托喀西,隻有一公分厚,做工最精細。
還有一種直徑十公分,厚有五六公分,中間有個洞的格吉德饢。
而周景明買的卡特力瑪饢,又叫千層饢,不僅味道好,而且長時間保存不會變質,是理想的方便食物。
不到西北,不知疆域版圖大,就阿勒泰一個地區,麵積就比有的省還大。
周景明的目的地,是阿勒泰地區東南部的一個小縣城——阿勒坦。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耽擱。
主要是,烏城畢竟是他工作了數年的地方,不想在這裡遇見熟人,少些麻煩。
他背上背包,徑直趕往長途汽車站,見所要乘坐的車子已經快要滿員,他也就不再多作逗留,找售票員買了車票,鑽進車裡,坐到最後排的空位上。
說來也巧,又是左邊臨窗的座位,既方便透氣,又方便觀望沿途景色,抽煙也方便。
等了沒多長時間,車裡又上來幾人後,挨著周景明坐下,算是徹底滿員了,車子也隨即發動,出了烏城,順著前往阿勒坦那條路況跟好不沾邊的公路,開始了一路的顛簸。
他大概打量了一下車子裡的人,從舉止形態上,能很容易分辨出,起碼有半數的人也是衝著淘金來的。
而且,其中有不少人絕對是新手,一張口就是家鄉口音,抽的要麼是旱煙,要麼就是出來時帶著的內地香煙,那些戈壁、草場、山嶺,在他們看來,似乎都覺得很稀奇,一路指指點點。
周景明心裡大概有數後,就靠在窗邊,開始休憩。
隻是身邊的維族大叔身上一股子腥臊氣味讓他覺得有些難受,應該是牧民,常年跟羊群打交道,才會沾染這樣濃重的氣味。
但周景明沒有多說什麼,隻是把車窗稍稍拉開條縫。
事實上維族人也覺得漢人身上有異味。
都是自己聞不到,彆人可以聞到。
而且,這還隨時可能下雪的時節,不方便洗澡,有味也純屬正常了
“停車,停車……”
突然傳來的呼喊聲和急刹車,將迷糊中的周景明一下子驚醒。
他甩甩腦袋,見公路上有三人擋住了車子。
估計是突然衝到路上來的,逼得司機踩了急刹車,讓司機心裡很不舒服,腦袋伸出窗外,衝著三人就是一通咒罵:“阿囊死給……薩郎……”
阿囊死給,是一種叫草泥馬的動物。
薩郎就是傻X的意思。
這是罵人極難聽的幾句話,在北疆,說這話得小心點,一句不和,會掏刀子,尤其是民族,最是忌諱。
直接罵那麼難聽,可見,司機有多惱火。
但罵歸罵,他還是將車門打開,讓三人上車。
這本就是一路走走停停,沿途不斷撿客下客的車子。
那三人快速鑽進車子,衝著司機連聲道歉、賠笑,然後找售票員買了車票,沒有座位,就扶著行李架站在靠近車門的過道裡,隨著再次開動的車子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