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211宿舍,隻亮著一盞昏黃的台燈。陳秋銘坐在書桌前,筆記本電腦屏幕的光映在他臉上,勾勒出專注的輪廓。他正仔細整理著五一假期在濱城和盛州拍攝的照片。屏幕上,一張張定格的笑容、一幕幕熟悉的風景依次閃過:星海公園蔚藍的海天一線,中山廣場異國情調的建築,老邊餃子館裡熱氣騰騰的鍋包肉,北陵公園掛著他和黎曉知親手寫下願望的紅布條大樹,還有高鐵上兩人依偎的合照……每一張都承載著那段短暫卻無比珍貴的回憶。
看著黎曉知在海邊回眸一笑的照片,陳秋銘心中一動,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把這些照片精選出來,製作成一本小小的紀念冊?配上簡短的文字,記錄下旅途中的點滴趣事和心情。這一定比單純存放在電腦裡更有意義,是專屬他們兩人的“五一遊記”,等下次見麵時送給她,她一定會很喜歡。這個念頭讓他暫時從離彆的悵惘中抽離,沉浸在對美好時光的梳理與回味中,嘴角不自覺地泛起一絲溫柔的笑意。
正當他沉浸在構思中時,桌上的手機屏幕突然亮起,發出嗡嗡的震動聲。他拿起一看,是馮欣鈺發來的消息:
「老師,您睡了嗎?」
陳秋銘有些意外,這麼晚了,馮欣鈺找他有什麼事?他回複道:「還沒有,有什麼事嗎?」
馮欣鈺很快回複:「那請您下樓一趟可以嗎?有點事。」
陳秋銘更加疑惑了,這麼晚讓他下樓?但他還是回了句:「好的,稍等。」
他隨手抓起一件薄外套套在睡衣外麵,穿著拖鞋下了樓。宿舍樓門口的路燈下,站著兩個身影,正是馮欣鈺和室友許欣倩。見到陳秋銘,兩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怎麼回事?這麼晚了還不回宿舍休息?”陳秋銘走過去,語氣溫和但帶著詢問。
馮欣鈺上前一步,手裡遞過來一瓶飲料,包裝是陳秋銘常喝的那種水蜜桃味飲料:“陳老師,這個給您。”
陳秋銘接過來,確實是自己喜歡的口味,他有些驚訝地看著馮欣鈺:“你還真細心,知道我愛喝這個。不過,為什麼突然送我飲料?”
許欣倩在一旁快人快語地解釋道:“陳老師,明天是欣鈺的生日!我們剛買了些吃的準備回宿舍,給她提前小小慶祝一下。她非說要順便給您帶一瓶您愛喝的飲料下來。”
陳秋銘這才恍然大悟,看著眼前這個文靜乖巧、臉上帶著些許羞澀紅暈的女生,心裡湧起一股暖流。他接過飲料,微笑著說:“是嗎?那謝謝你了,馮欣鈺同學。生日快樂!你們好好慶祝,玩得開心點,但彆鬨太晚,注意休息。”
“放心吧,陳老師,我們有分寸的。”許欣倩笑著保證。
看著兩個女生手挽手離開的背影,陳秋銘握著那瓶尚帶一絲涼意的飲料,站在初夏微涼的夜風中,感受著來自學生的這份單純而真摯的關懷,之前因離彆而生的孤寂感被衝淡了不少。
回到宿舍,他擰開飲料喝了一口,清甜的茶香沁人心脾。忽然,他猛地想起來,之前好像聽馮欣鈺提過一嘴,她五一假期後就過生日,而且是18歲生日!18歲,這意味著成年了,是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對於一個女孩來說,成人禮應該有點儀式感才對,不能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去。既然知道了,作為班主任,應該為她做點什麼。
他立刻拿起手機,給穆雙雙發去消息:「雙雙,睡了嗎?剛知道明天是馮欣鈺同學18歲生日。成人禮是大事,我想在明天班會的時候,占用一點時間,給她辦一個小小的、有儀式感的成人禮,你來負責策劃準備一下,簡單溫馨就好,比如收集點她平時的照片做個PPT之類的。」
穆雙雙很快回複:「明白,陳老師!沒問題,交給我吧!保證給欣鈺一個驚喜!」
安排好這件事,陳秋銘才安心地繼續整理照片,心裡盤算著明天該如何給馮欣鈺送上祝福。
第二天中午,法律係的小會議室內,氣氛莊重。係主任江芸主持每周一次的學生工作例會。潘禹會、翁斯桐、婁越、溫宜以及陳秋銘等圍坐在橢圓形的會議桌旁。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光潔的桌麵上投下斑馬線似的光影。
潘禹會首先發言,他清了清嗓子,拿起一份文件照本宣科:“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和學校統一部署,現在正值春夏換季,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各班級要高度重視,加強對學生的衛生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室、宿舍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係裡會統一安排對公共區域進行定期消毒。另外,為了更好對接係裡和學校的衛生健康工作要求,經研究決定,每個班級需要增設一名衛生委員,主要負責協助班主任開展健康教育、健康知識科普,以及學生病假登記、追蹤等工作。請各班儘快物色合適人選,確定後報到婁越老師這裡備案。”
江芸點點頭,補充道:“潘主任強調的很重要,健康是學習和生活的基礎,大家務必落實到位。下麵,請翁斯桐老師說一下辯論社換屆的事情。”
翁斯桐推了推眼鏡,顯得有些緊張,他翻開筆記本:“江主任,各位老師。按照學校對學生社團管理的統一要求,各社團需在本月內完成換屆工作。所以借今天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我們法律係辯論社下屆負責人的人選問題。”
江芸接過話頭:“辯論社是我們法律係的招牌社團,是展示我們係學生思辨能力和專業素養的重要窗口。過去一年在翁斯桐老師的辛苦指導下,開展了‘法理爭鳴’係列辯論賽、參與校際交流等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反響。這次換屆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視,選出有能力、有熱情、能服眾的同學來挑起這副擔子。”她看向翁斯桐,“翁老師,你長期指導社團,對社員們比較了解,對於社長人選,有什麼建議?”
翁斯桐坐直了身體,說道:“我結合過去一年對社團成員的觀察,也和幾位社團骨乾進行過溝通,目前建議由法律四班的李一澤同學,作為下屆辯論社社長的候選人,請各位老師審議。”
“李一澤?”潘禹會幾乎是立刻皺起了眉頭,語氣帶著明顯的不認同,“就是那個平時吊兒郎當,總是戴著個耳機,校服穿得歪七扭八,走路都沒個正形的學生?我記得他,印象很深刻嘛!這種散漫慣了的學生,能擔當起社團負責人的重任?我看不太穩妥。”他邊說邊搖頭,目光掃向陳秋銘,帶著質疑。
陳秋銘早已料到潘禹會有此反應,他不慌不忙地開口,語氣平和卻堅定:“潘主任,您說的可能是李一澤同學過去留給您的印象。確實,他以前在紀律方麵比較隨性。但是,人是會成長和改變的。特彆是這學期以來,在他自身努力和金葉子同學的影響下,尤其是在擔任班級紀律委員之後,他的轉變非常明顯。現在,他不僅是班級紀律的遵守者,更是維護者,可以說是班級裡遵規守紀的模範之一。我們不能總用老眼光看人。”
潘禹會哼了一聲:“就算紀律上有所改善,但我總覺得這孩子身上帶著一股……匪氣。把辯論社這麼重要的社團交給他,萬一他搞些江湖路數,拉幫結派,豈不是把社團風氣帶壞了?”
陳秋銘微微一笑,反駁道:“潘主任,有‘匪氣’未必就是壞事。有時候,這種不拘一格的性格反而蘊含著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就像《亮劍》裡的李雲龍,一身‘匪氣’,但不按常理出牌,帶兵打仗辦法多,把獨立團帶得風生水起。辯論社也需要有活力、有想法的領頭人。我覺得,如果把辯論社交給李一澤,說不定他能打破常規,給社團帶來新的活力和局麵。”
翁斯桐趕緊附和:“陳老師說得很有道理。我觀察李一澤在社團裡的表現,他確實很有想法。比如他現在擔任社團辯論隊負責人,主要負責辯論隊的訓練和日常事務,不僅在辯論技巧上能起到核心作用,在團隊建設和管理上也很有一套。他提出的‘梯隊式’培養模式,讓社團裡的四支辯論隊形成了良性的競爭和銜接,效果很好,社員們的積極性都很高。”
婁越也開口了,她語氣溫和卻有力:“李一澤這孩子在社團的具體表現我不太了解,但我可以說說他的人品。上次在體育場,他和金葉子同學一起,看到我家毛毛差點被足球砸中,毫不猶豫就衝上去保護了孩子。我覺得,一個本性善良、有責任感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差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