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將兩者結合……”
王三豐眼神一亮,他要著手熔煉自身武技了。
自接收這座武林之精華,完善‘炁’道功法,再借由‘雷火煉金殿’重塑真炁,他走的本就是一條與此世截然不同的道路。
如今打通天地之橋,‘炁’道大成,‘精氣神’三元鼎足而立,已然穩固。
那麼相應的,原先傳承自後世國術時代的一切武術招式,就必須進行一場徹頭徹尾的革新。
他要將那些純粹的殺伐之術,進一步的開發、升華、熔煉,使之能完美承載‘炁’的運轉,方能發揮出國術招式之威力。
國術之魂,需配上真武之軀,方能真正綻放其璀璨光華……
他將目光投向了父親王超的太極拳,及母親唐紫塵的八卦掌。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他早已得其太極、八卦之精義。
太,即大,極,指儘頭,極點。物極則變,變則化通。太極,乃動靜之機、陰陽之母!
八卦,則在萬事萬物的簡易、變易之紛繁複雜之中尋不易。以變易尋不易,再以不變應萬變!
站在兩尊武道龍蛇的肩膀之上,他自然能看的更遠,得的更多。
他要以太極為裡,八卦為表;太極為式,八卦為招。熔煉出一套包羅萬象,卻又匹配‘炁’道內力的武學經典。
........
武當,金頂。
雲海翻騰,仙氣繚繞。
王三豐屏氣凝神,掌尖微垂,全身肌肉筋骨處於一種半鬆半緊的柔和狀態。
一旁,被宋遠橋安排上來,名義上是照料王三豐,實際上是期許王三豐能傳其一招半式的宋青書。好奇的望著這名就連父親都凝重對待,甚至不惜將金頂封閉,供其修煉的神秘青年。
卻見這青年雖靜立不語,卻自有一番淵臨嶽峙的宗師氣度。
王三豐腦海中回憶著父母的一切,神色慢慢趨於平和,心境澄澈如明鏡。
雙臂自然環抱,仿佛擁抱著天地間的無形之氣,隨後,雙手緩緩推出。
一套太極拳,在他手中行雲流水般舒展,沒有絲毫刻意,隻有一種渾然天成,仿佛這套拳法本就該如此演練。
宋青書雖然年紀尚小,但自幼浸淫武當太極功,對太極之道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
當他看到王三豐演練太極時,心中便湧起一股強烈的驚異感。
這太極,與他所學的完全不同!
武當太極功追求勢大、力沉,氣勢磅礴浩大,威力無窮!
而眼前這人演練的太極,卻與周圍的環境完美融合,一招一式,都帶著一種雲卷雲舒般的流暢與自然。
他的動作,不像是習武,更像是人體最自然的舒展與律動,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擺臂,都仿佛與天地脈搏同步。
舞動間,給人一種和諧的美感。
這是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平和,一種極致自然的心境體現。
宋青書望著王三豐的身影,心中震撼莫名。他甚至能想象出,此人此刻從頭到腳,每一寸血肉筋骨,定然都處於一種極致的柔和與和諧狀態。
那是人體最健康,最巔峰的完美狀態。
王三豐並沒有強求真‘炁’按照最優方式運轉,反而依乎天時,順其自然。通過太極拳的引導,以身體的運動帶動內力,讓體內的新生的‘炁’道內力,自然流轉。
身體中的‘炁’流轉的越來越平和,越來越和諧,仿佛在肉體中打開了一眼泉眼,每時每刻都在滋養他,給他提供不竭的精力。
與尋常武林人士催動、提氣內力不同,他的‘炁’道內力更像是身體本身的一部分,無時無刻不在運轉,沒有所謂的“運功”狀態,隻有一種持續不斷的滋養與強大。
太極的圓融無礙,八卦的紛繁變化,在他身上逐一流轉。舉手投足間,皆是渾厚的拳意自然流淌,與天地相合。
在這種完美和諧的狀態下,他的腦海前所未有的清明澄澈,念頭轉動間,過往修行中的諸多滯澀與疑惑,竟如冰雪消融般豁然開朗。
“陰陽太極,道窮則變……這便是宇宙至理,也是武道至理!”
“天地是一大太極,人身是一小太極,太極本源一體。因執著於大小,執著於心意,才有了內外之分、你我之彆。”
“若能放下這顆‘辨彆心’,拆掉這堵定內外的圍牆,讓人這‘小太極’重新融入宇宙的‘大太極’,既無‘人身’之執念,那便是……真正的天地身!”
“天地既無儘,人身豈有儘;儘去諸般相,天人始合一。從此天地自然,一切能量,天雷水火,地風山澤,都可以當做我的補充。”
“這才是‘天地大人身,人身小天地’的終極奧秘!”
當王三豐心靈清明澄澈,了悟一切之間。
他體內的‘炁’自然而然的打破身體界限,透體成罡氣,隨著王三豐的拳意流淌,在空中畫出了一個接著一個的圓。
然後在他的招式演化之下,氣勁泛起漣漪,以肉眼可見的形成了一道精美絕倫、繁複複雜的太極八卦巨大氣牆。
“這.....這......”
宋青書驚駭的揉了揉眼睛,確定不是幻覺後,駭然無比。
隻見那麵氣勁漣漪以太極陰陽為核,內勁在其中螺旋運化,形成圓形氣勁場,氣場邊緣,八股勁力流轉變化,暗含八卦,最終形成淡青色的“太極八卦”氣勁光牆。
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陰陽魚交尾旋繞。整個“太極八卦”氣勁光牆,就那樣憑空豎立在王三豐身後。
一眼望去,便有一種說不出的深邃道韻,仿佛凝聚了天地間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