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
而指揮台上的耶律撻烈卻不由地皺起了眉頭:
什麼情況?
周軍的防守力量怎麼如此差勁?
我大遼勇士都沒多少傷亡就靠近了城牆。
難道周軍戰鬥力就這麼差……
等等!
那城牆上的那些是什麼?
拋石機?
怎麼會有這麼小的拋石機?
這能飛多遠?
能有多大殺傷力?
還不如等士兵到了城牆下,再用石頭砸……
慢著!
那又是什麼?
是長布?
他們到底要乾什麼……
很快。
城牆上的數十台小型拋石機已然準備好,每兩個拋石機之間都有綁在石塊上的長布條。
郭宗訓再次看了看城下的敵軍。
突然“嗖”的一聲。
一支利箭頓時向他激*射而來。
兩世為人,郭宗訓第一次遇到這樣危險,整個人竟僵在了原地,動彈不得!
突然,一道巨大的身影飛撲而來,就在郭宗訓即將被箭矢射中的一瞬間,將他撲倒在地!
“啊!”
聽到一聲悶哼,郭宗訓這才反應過來:
“姑父?”
“是你……”
“你沒事吧……”
郭宗訓連忙扶起殿前都點檢張永德,卻見張永德左臂已然被箭矢射中,鮮血正往外滲。
下一秒,大周皇帝郭榮也飛奔而來:“訓兒,你沒事吧……”
郭宗訓心情複雜到了極點。
因為他始終都記得,曆史上的這個張永德,在趙匡胤陳橋兵變時,根本就沒有保護大周,沒有保護少帝,反而開開心心地擁護趙匡胤當皇帝。
可現在,他萬萬沒想到,張永德竟然會舍命救自己……
郭宗訓深深看了眼張永德,又看向老爹郭榮:
“父皇,孩兒沒事,多虧了姑父,若不是他,孩兒隻怕已經……”
郭榮當即關切道:“張點檢,你沒事吧?”
張永德咬了咬牙,忍著劇痛道:“陛下,末將沒事,這點小傷算不得什麼,太子殿下沒事就好……”
郭榮點點頭剛要開口,不料郭宗訓卻突然站了起來,再次深深看向張永德:
“姑父,還能堅持嗎?”
張永德愣了愣,用力地點點頭:“當然!”
郭宗訓也用力地點了點頭,對張永德說道:“姑父,咱們一家人一起戰鬥!”
說到此,伸出手,繼續道:“來吧,姑父,由你來下達反攻的命令!”
一旁的郭榮愣了愣,看了看郭宗訓,又看了看張永德。
什麼鬼?
你們兩個如此深情對視?
不是,朕才是他爹吧……
卻見張永德伸出手,在郭宗訓的幫助下站了起來,深吸一口氣,大喊道:
“全軍聽令,反攻!”
話音剛落,數十台小型拋石機同時發射。
無數石塊砸向城牆下的蜂擁而至的遼軍。
而每兩個石塊之間的長布條,宛如一條條從天而降的飛龍,直撲遼賊!
竟將城牆下一大片遼軍士兵與雲梯、飛梯、甚至是正在推進的撞車、木驢等等攻城器械全都蓋住了!
一時間,那無數遼軍竟都停下了腳步……
郭宗訓拿過一把弓箭,遞給張永德:“姑父,射術如何?”
張永德哈哈一笑:“太子殿下且看好!”
郭宗訓點點頭:“好,那侄兒為您點火!”
說罷,他便掏出早已準備好的火折子,待張永德咬著牙拉滿強弩後。
他伸出火折子,點燃沾滿火油的箭頭,火焰瞬間爆燃!
郭宗訓再次看向張永德:“姑父,看你的了!”
張永德再次哈哈一笑,隨即迅速收斂笑意,眼裡迸發出所向披靡的殺意。
“嗖”!
箭矢劃破長空,不偏不倚,激*射向早已沾滿火油的長布!
一旁的郭榮呆住了!
他瞬間明白了郭宗訓所謂的秘密武器!
嘴角不由地上揚了起來。
但同時,他又不知為何心底酸酸的。
隻因張永德與自己好大兒對視的那一幕,仍停留在他腦海裡。
下一刻,他突然笑了出來:
“果然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臭小子,你比你爹還懂……”
“也罷,朕自己點火……”
與此同時。
遼軍的指揮台上,耶律撻烈已然觀察到了局勢的變化,更看清楚了敵人的用意。
不由地,他臉色大變,當即瘋狂揮動令旗,大喊撤退!
而於此同時,後方的耶律璟,似乎也預感到了不妙。
竟直接站了起來,緊張地看向城牆下……
……………………………………
說明:
拋石機:顧名思義,攻城器械的一種,應該不需要說明。
絞車弩:
結構:以絞車驅動的大型弩箭,箭杆粗如長矛(長12米),箭頭為鐵製,部分箭尾綁“火藥包”或“燃燒物”。
用法:固定在車架上,瞄準城頭守軍或敵樓,通過絞車拉弦發射,可穿透鎧甲、擊穿木質敵樓,部分床弩還能“連發”(一次發射35支箭),壓製守城火力。
特點:精準度高於拋石機,適合打擊“點目標”(如守城將領、關鍵器械)。
撞車(衝車):
結構:以粗大圓木為核心,前端包裹鐵尖或鐵皮,固定在木質車架上,車架底部裝輪,外側設防護擋板(蒙牛皮或鐵皮,防箭矢、火攻)。
用法:數十名士兵推動車架,以圓木撞擊城門或城牆薄弱處,五代時部分撞車還會在前端加裝“鐵齒”,增強破城效率。
木驢(尖頭木驢):
結構:形似“棚車”,木質框架外蒙多層濕牛皮(防火箭、熱油),頂部呈尖頂或弧形,底部有輪,內部可容納510名士兵。
用法:士兵在木驢掩護下,抵近城牆挖掘地道(破壞地基)或直接鑿擊城牆,部分木驢還會攜帶“破城錘”,配合撞車使用。
特點:靈活且防護性強,是五代時挖掘城牆的核心器械。
樓車(巢車):
結構:木質高車架,底部裝輪,架頂設“瞭望樓”(方形或圓形,蒙牛皮),樓高可達2030米(超一般城牆高度),樓內可容納數名士兵,部分樓車還會在瞭望樓兩側加裝“登城梯”。
用法:先推至城牆附近,士兵在瞭望樓內觀察城內布防,再通過登城梯直接登上城頭,或向城內投擲石塊、火把。
特點:兼具“偵察”與“登城”功能,是五代大型攻城戰的標配。
拍竿(附於樓車):
結構:部分大型樓車會在瞭望樓兩側加裝“拍竿”(長1520米的粗木杆,頂端綁石塊或鐵球)。
用法:士兵在樓內推動拍竿,砸向城頭守軍或守城器械(如敵樓、絞車),為登城士兵掃清障礙。
至於雲梯應該也不用說明。
而飛梯隻是雲梯的改進版,比雲梯輕便,梯身較短(58米),頂部設鐵鉤,可快速搭在城頭垛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