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王著自然看不清高勳的神情,但他也並不在意,繼續說道:
“高大人,該轉達的話,在下已經一字不差地轉達了!”
“哦,對了,太子殿下說您是聰明人,讓我們一定不能傷害您!”
“也請高大人放心,我等這就離去,絕不再叨擾高大人。”
“至於如何抉擇,全憑高大人自己決定!”
“告辭……”
說罷,王著便直接轉身往外走,姚內斌則仍舊架著匕首,待王著走到門口後,才放下匕首。
可剛放下,他又猛地將匕首再次架在了高勳的脖子上。
倒不是高勳有什麼異動!
而是王著又突然回頭說道:
“高大人,沒記錯的話,您與太子殿下的外公符彥卿符大人相識吧?”
“嗯,挺好,也算是多了一層保障不是……”
“告辭!”
說罷,便直接消失在了門口。
姚內斌皺了皺眉,狠狠瞪了一眼高勳,隨即快速離開。
看著二人離去的方向。
高勳摸了摸脖子,看著手中的一點點血跡,深深歎了口氣:
“不是說絕不傷害老夫嗎?”
“那這血又算什麼……”
王著與姚內斌駕輕就熟地來到了院牆邊,姚內斌用儘全身力氣將王著推上院牆:
“王大人,您太重了,真該減減……”
王著沒好氣地冷哼一聲,艱難地翻過院牆,王杲、楊徽之等人早已在牆外等候著。
“噌”的一聲!
王著剛被二人接下,姚內斌便躍了下來。
四人隨時一眼,當即消失在夜色中。
回去的路上,姚內斌忍不住輕聲問道:“王大人,您就輕飄飄的說了那幾句話,那高勳真的會選擇配合我們嗎?”
“而且您就不擔心他會派人全城搜捕我們嗎?”
王著沉聲道:“怎麼,你是在質疑太子殿下嗎?”
姚內斌連忙搖頭:“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隻是擔心……”
王著正色道:“那你就是在質疑我咯?”
姚內斌愣了愣:
不是,不敢質疑太子殿下,我還不敢質疑你了?
你又不是太子殿下……
正說著,楊徽之突然笑著解釋道:
“姚將軍,放心吧!”
“太子殿下從來就沒算錯過!”
“而且此次聯係高勳,隻是一個引子!”
姚內斌皺了皺眉:
“引子?”
“這是何意……”
一旁的王杲雖然很少說話,但也瞪大了疑惑的眼睛,豎起了好奇的耳朵。
楊徽之笑道:
“你們就彆問了,就等著看吧!”
“太子殿下真正逼他做出選擇的時機還在後麵!”
“他沒得選……”
王著也笑著補充道:
“不是在後麵,而是就在今晚……”
另一邊。
大遼南院大王折耶律撻烈率領部隊埋伏進了官道的兩旁。
但他並不是知道,在他們埋伏的後方,韓通正帶著人潛伏在黑夜之中,偷偷觀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大王,您不是說我們此次最重要的目標是直接毀掉官道嗎?”
“為何還要埋伏在此啊?”
心腹幕僚忍不住輕聲問道。
耶律撻烈笑了笑,輕聲道:
“如果直接毀掉了官道,不抓幾個俘虜回去,誰知道我們做了些什麼?”
心腹幕僚眼前一亮:“大王高明!”
而與此同時。
有一名同樣好學的心腹幕僚,也在向韓通輕聲請教:
“明公,我們為什麼不直接出擊啊?”
“他們擺明了是在埋伏我們的運糧隊……”
話音未落,韓通便狠狠瞪了一眼他,沉聲道:“再廢話,信不信老子剁了你!”
“給老子安靜等著!”
“這是太子爺的命令……”
心腹幕僚深深歎了口氣,滿眼無奈。
若是知道遼國南院大王對他的心腹幕僚是何態度,再對比一下韓通對他的態度。
隻怕韓通的這位心腹幕僚跳槽的心都有了……
唉!
這韓大將軍什麼都聽太子殿下的,對太子殿下的命令完全沒有任何疑慮,那還要自己這個心腹幕僚作甚?
就在他胡思亂想之際。
卻見遠處一隊糧草運輸隊已然來到了埋伏之地。
突然!
一道衝殺聲驟然撕碎了夜幕。
緊接著,便是數千遼軍瘋了般的從夜色中衝殺了出去。
“將軍,我們還不動手嗎?”
“再不動手,那些運糧的士卒可就全都死定了啊……”
心腹幕僚焦急地說道。
然而,韓通卻依舊原地不動,雙眼瞪到了最大,臉色陰沉到了極點,輕聲道:
“不能動,再等等,太子說的時機還沒到……”
幕僚愣了愣:“可、可難道要白白犧牲那些將士嗎?”
韓通驟然回過頭,惡狠狠地瞪著心腹幕僚:
“太子殿下說了,總得有人犧牲!”
頓了頓,韓通又歎了口氣,無奈道:“沒辦法啊,誰叫遼賊今夜出動,隻能怪他們運氣不好了……”
聞言,心腹幕僚頓時僵在了原地:
這、這真是太子殿下說的話?
一個六歲稚子,竟、竟能如此狠絕……
他眼睜睜看著遼軍殺向那隊大周糧草運輸隊。
眼睜睜看著一大半的人瞬間變成了屍體。
又眼睜睜看著遼人將那些屍體的耳朵割下來,繩子穿起來!
更眼睜睜地看著剩餘的人被迫跪地投降,被一部分遼國騎兵拖著先行離開了此處。
而剩餘的遼軍則放下了武器,拿起工具開始破壞道路!
突然!
韓通猛地站了起來,大喝一聲:
“兄弟們,殺了!”
“殺了這幫遼狗!”
“給剛剛那些死去的兄弟們報仇!”
“殺啊!”
“一個都不留……”
話音未落。
漫山遍野的喊殺聲瞬間將這夜幕徹底掀翻了……
……………………………………
說明:
關於高勳:
高勳(?978年),字鼎臣,延州(今陝西延安市)人,是遼朝大臣,後晉北平王高信韜之子。
高勳生性通達機敏,初仕後晉,擔任閣門使。會同九年(946年),他隨杜重威投降大遼。高勳好結交權貴,且能勤勉做事,因此受到很多大臣的推獎讚譽。
保寧十年(978年),高勳參與謀害尚書令蕭思溫的事情敗露,被下詔獄,坐罪伏誅,其家產也被籍沒,賜給了蕭思溫家。
特彆說明一下:
曆史上此人這個時間段並沒有當南院樞密使,但後來他的確做到了南院樞密使這個高級職務。
畢竟是網文,所以很多地方都做了一些改動發揮,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