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承認他有些著急了,但他並不是沒有準備!
這當然也得益於曆史上趙家兄弟南征北戰的經驗!
既然曆史上,趙大能站在老爹的肩膀上建立大宋,那現在,自己也能站在趙家兄弟二人的肩膀上完成天下一統!
“趙匡胤!”
郭宗訓明顯有些不悅,沉聲道,“你可知本宮為何要帶著你出征?”
趙匡胤愣了愣,沒有說話。
郭宗訓卻冷笑道:“你還記得三年前在天牢裡你對本宮說的話嗎?”
“本宮現在告訴你,本宮之所以要帶著你,就是要讓你好好看看!”
“親眼看本宮是如何幫助父皇一統天下的!”
聞言,趙匡胤像是終於被激起了壓抑三年的脾氣。
他不由地皺了皺眉,眼底閃過一抹不屑:
好!
你不是要我看嗎?
那我就好好看著,睜大眼睛看著!
看著你如何失敗,看著你如何栽跟頭……
那晚過後,趙匡胤以為自己還是看不到他的家人,可沒想到,在出發後,他卻驚訝地發現太子郭宗訓身邊多了一個小仆從。
那不是彆人!
正是他的兒子趙德昭。
那一刻,他的心情是複雜的:
能看到自己的兒子好好的,就證明自己的家人應該都活得好好的,他怎能不激動?
可他又很清楚,這十歲太子這麼做並不是發善心成全自己。
太子這麼做,就是想以自己的兒子為人質,讓自己在行軍路上老老實實的,不要有任何異心!
可惡!
十歲的心思就能如此歹毒!
等著看吧!
你不會有好報的……
荊南(又稱南平政權,治所江陵,今湖北荊州),自高季興立國以來,長期依附中原政權,轄境僅荊州、歸州、峽州三州,兵力不足三萬。
至962年十一月,十七歲的高繼衝繼位時,政權內部因高保勖時期的暴政而人心惶惶,百姓苦於橫征暴斂,軍隊缺乏戰鬥力。
而幾日後。
金陵的皇宮的議政大廳內,十七歲的高繼衝正看著自己的兩撥臣子們吵得不可開交。
原因無它,隻因大周派遣的使者到了,說是大周應武平的請求要出兵幫其平叛,並要求荊南提供糧草並允許周軍過境。
首先,周軍的日漸強大是眾所周知的,特彆是這三年,周軍的國力儼然突飛猛進。
若拒絕借道很可能招致周軍直接攻擊荊南。
可若同意借道又恐引狼入室。
其實隻要不傻的人,都知道這件事的危險,更何況荊南的那些大臣們,誰又不知道假途滅虢的典故呢?
可問題是,就算知道又如何?
如今現實已經擺在麵前了。
要怪就怪那武平的那幫傻子們,好端端的為什麼要請求大周出兵!
為此,從得到消息後,荊南朝堂便一直吵到了現在。
以孫光憲為首的重臣們主張妥協,認為“大周勢不可擋,不如歸順以保富貴”。
想想也是嘛,荊南終究太弱小了,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麵前,明哲保身有什麼錯?
而以兵馬副使李景威為代表的一些武將們則建議“設伏拒敵”,大周既然派了太子來,不如先假意同意,在荊門設宴款待,席間直接活捉那大周太子。
聽說那大周太子可是天縱奇才,若擒了他,還擔心大周不乖乖退軍嗎?
等大周退軍,然後馬上聯係南唐,畢竟南唐這三年來屢次派使者過來遊說,說要效仿“合縱伐秦”,組建聯盟一起對付大周。
這樣的想法當然也是對的,好歹是一個國家,一個政權,怎能沒有風骨……
要說這高繼衝終究也是年輕,用趙匡胤的話說就是年輕終究氣盛,他自然不甘心就這麼投降,於是最終還是拍板,采納李景威的建議——設伏活捉大周太子郭宗訓!
可他並不知道,當晚,就有人秘密找到了孫光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