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具店裡出來,童世婷一臉心事重重,腳步也顯得有些拖遝。葉子明察覺到她的異樣,關切地問道:“世婷,你怎麼啦?是不是還在為阿姨的事兒擔心呀?事情都已經解決了,彆愁眉苦臉的啦。”
童世婷輕輕搖了搖頭,說:“不是因為我媽。我就是覺得剛剛在文具店看到的那個小女孩特彆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可就是想不起來。”
唐青青聽了,不以為然地說:“江城就這麼大,遇到麵熟的人也挺正常的呀。說不定就是在路上見過幾次,你記錯啦。”
但童世婷的好奇心已經被徹底勾了起來,她皺著眉頭,一臉認真地說:“不一樣,我感覺我和她肯定很熟,可腦子裡就是一團亂麻,怎麼都想不起來。”
此時,剛剛在文具店的那個女孩子正興奮地走在路上,迫不及待地給媽媽發消息:“媽媽,我剛剛看到小童姐姐啦!”
媽媽很快回複:“真的呀?那你有沒有和小童姐姐打招呼?”
女孩子有些懊惱地回:“我看小童姐姐好像沒認出我,就沒好意思打招呼。”
媽媽批評道:“這可不行,見到熟人不打招呼多沒禮貌呀。”
女孩子看著媽媽發的信息,心裡滿是愧疚,一咬牙,決定回去追上童世婷。她轉身朝著文具店的方向跑去,氣喘籲籲地回到店裡,四處張望,卻沒看到童世婷等人的身影。
她有些著急,跑到店員阿姨麵前,問道:“阿姨,剛剛那三個比我大許多的同學,您看到他們往哪兒走了嗎?”
店員阿姨一臉茫然,想了想,說:“不好意思呀,小姑娘,人來人往的,我沒太注意呢。”
女孩子失望極了,心情一下子跌落到穀底,沮喪地低下了頭。
而在江邊,顧雲立看著童世婷魂不守舍的樣子,也忍不住打趣道:“世婷,剛剛那女孩不會是你哪個遠房妹妹吧?看你這念念不忘的。”
童世婷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說:你們彆開玩笑了。按道理應該是很熟的人才對,可我就像失憶了一樣,怎麼都想不起來。”
當“失憶”這個詞從她口中冒出來,唐青青和顧雲立仿佛被電擊了一下,三人對視一眼,然後異口同聲地說:“失憶!”
唐青青眼睛一亮,說道:“世婷,你之前不是住院了嘛,會不會是那時候發生了什麼,導致你忘記了和這個女孩有關的事情?”
童世婷聽了,眉頭皺得更緊,努力在腦海中搜索著那段記憶,可依舊是一片模糊,她無奈地說:“我也想不起來,隻記得住院那段時間迷迷糊糊的,好多事都記不清了。”
顧雲立摸著下巴,若有所思地說:“看來這事兒不簡單,說不定這個女孩能幫世婷找回那段失去的記憶。咱們得想辦法找到她。”
童世婷點了點頭,眼中燃起一絲希望:“對,一定要找到她,我倒要看看,我到底忘記了什麼。”
在木雕廠的車間裡,機器嗡嗡作響,木屑飛揚。趙盈芝站在一台雕刻機器旁,正耐心地指導林宏宇操作。
“宏宇,你看,這個按鈕是控製雕刻深度的,要根據木材的質地和圖案的要求來調整。還有這個操縱杆,控製刀具的移動方向,一定要穩,手不能抖。”趙盈芝一邊說著,一邊親自示範。
林宏宇目不轉睛地看著,眼神裡充滿了好奇和專注。他按照趙盈芝的指示,小心翼翼地按下按鈕,推動操縱杆。機器的刀具緩緩落下,接觸到木材,開始雕刻出細膩的紋理。
隨著刀具的移動,一隻栩栩如生的鳳凰輪廓逐漸在木材上顯現出來。林宏宇興奮得滿臉通紅,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但他顧不上擦,全身心地投入到雕刻中。
終於,在趙盈芝的指導下,林宏宇順利完成了鳳凰的雕刻。他長舒一口氣,興奮地喊道:“趙阿姨,您看,成功了!”
趙盈芝看著雕刻好的鳳凰,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宏宇,你學得真快!這隻鳳凰雕得很不錯。”
林宏宇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都是趙阿姨您指導得好,您這個技術真是太棒了!我以前都不知道雕刻還能這麼精準、這麼神奇。”
趙盈芝笑著拍了拍林宏宇的肩膀,說道:“宏宇,未來都是自動化的時代,這些先進的雕刻技術你一定要多掌握。雖然老祖宗的傳統手藝不能丟,但新技術也是在傳統手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們能提高效率,讓木雕藝術更廣泛地傳播。”
林宏宇深有感觸地點點頭:“是啊,趙阿姨,用這個機器確實省事多了,而且能做出很精細的圖案。”
趙盈芝走到一旁,拿起一塊雕刻好的木雕作品,輕輕撫摸著,陷入了回憶:“我年輕的時候,學習精雕可不容易。那時候條件艱苦,沒有這麼先進的設備,全靠一把刻刀,一點一點地琢磨。為了學好一個圖案,常常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日夜不停地練習。手上不知道磨出了多少水泡,又一次次地磨破、結痂。但就是這樣,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因為我熱愛這門手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宏宇聽得入了迷,眼中滿是敬佩:“趙阿姨,您真厲害!您的經曆太鼓舞人了。”
趙盈芝繼續說道:“所以啊,宏宇,你要珍惜現在的條件,好好學。這門手藝不僅能讓你有一技之長,還能傳承我們的文化。對了,你和我兒子王樂遠是好朋友,阿姨也希望等他出來了你不要有偏見,以後你可得多幫幫他。”
林宏宇連忙點頭,認真地說:“趙阿姨,您放心吧!我和樂遠是好兄弟,我一定會幫他的。而且通過今天您的指導,我對木雕更感興趣了,以後我也會努力學習,爭取把這門手藝學好。”
趙盈芝滿意地笑了:“那就好,看到你們年輕人對木雕有熱情,我就放心了。希望你們能把木雕藝術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