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什麼時候,方士忠沒表態,而池森自己忐忑不已。
這不,得知小姑明日要去縣城,他就想跟著一起去。
在他看來,如今他也認一些字了,加上沈夫子教的是挺好,但小姑父的才學也不錯。
四月小姑父要去參加府試,他也想去觀摩下。
現下書中的字,他已認一些。
他想可以自己先學,不會的地方,再找小姑父。
隻是這要跟著出門,需得小姑同意才行。
隻有小姑同意了,他才好去征求小姑父的意見,然後跟爹娘說。
池魚還不知道池森的打算,見他過來,就問:“何事?”
“小姑,此次我能跟你們一起下山不?
我想先去衙門,將該挨的打給打了,然後跟在小姑父身邊長長見識。
沈夫子說,讀萬裡書,不如走萬裡路。
我從未離開過安平縣,還不知道外麵是何模樣。
不,從小打到大,我連去縣城的機會都甚少。
我想跟小姑你們出去看看。”
池魚是想讓哥哥嫂嫂都住空間,還能順帶耕種地的。
如果讓池森跟著的話,那麼他們就會變得很不方便。
故而聽到這要求,她直接拒絕。
“阿森,你現在認的字還少,應該要做的事,是專心讀書,先將字認全。
等你字認全,四書五經都已掌握後,想要出去走走看看,小姑自然沒意見。
現在外頭什麼情況,誰也不知道,所以小姑並不建議你跟著去。
至於去衙門杖打這事,隻要方大人沒讓人過來,咱們就先當沒這回事。
何時他想起,需要你挨打了,你再去也不遲。
何況,我看方大人的意思,並不想打你。
畢竟你小姑我獻給朝廷的東西,可都是利國利民的好物。
區區幾個板子,若朝廷或者衙門,還堅持要打的話,豈不是要寒我的心?
銀子,咱們都已經給了,不是嗎?”
池森沒想到,小姑會這麼說。
想到之前,方大人在收下銀子後,還說,杖打等他們從北聯山脈出來後再執行。
結果,他回來後,小姑就給了紅薯。
然後,他歡歡喜喜地走了,壓根提都不提一句,要杖打的事。
按照小姑的話說,他不是忘記了,而是故意當做沒這回事?
或者說,當做已經打過了?
想通這些的池森,看向池魚的眼神,變得格外崇拜。
行,既然小姑讓他不要去,那他就不去了。
等把字認全,四書五經都能倒背如流後,再出去走走看看也行。
小姑是個有本事的人,他這個做侄兒的,定然也得考個功名,不能給小姑丟臉!
“好,小姑,我聽你的!”
這一晚,等老池家的幾個侄兒散去後,池魚才看向陳小麥跟黃大妮。
“二嫂三嫂,我已在地窖裡放滿了糧食。
從四月起,謝池坳的人,每隔半個月能買一次糧食。
他們一共有一百三十四戶人家,等於每個月,需得用掉一千多斤糧食。
四月初一那天,你們讓族長跟他們宋村長安排人過來維護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