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北王先是發動雷霆攻擊,把吳王留在清河郡的人一網打儘。
斷其耳目,讓吳王的人不再清楚北方的情況。
吳王雖然不滿,但又礙於鎮北王的武力威懾。
根本不敢大肆用兵。
可這幾年。
尤其是去歲,北方先是大旱,後又有洪水決堤,神玉河決堤,大水傾瀉而下,淹沒良田,導致沿河兩岸的田間收成十不存一。
吳王看到時機。
再次派人侵入北郡。
這一次,吳王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趁其不備,在北郡三郡之地都安插了他的人。
鎮北王得知此事之後,大為惱火。
立刻開始了反擊。
這一來二去,兩邊都損失了不少人手。
加上先帝逝世,新帝登基,朝堂不穩,吳王和鎮北王都是有野心之人。
如此天賜良機,他們怎會放過?
在這種情況之下,兩方就此停手。
可經過多方消耗,無論是鎮北王還是吳王,都損失了不少好手。
再加上兩人有意圖謀天下。
這兩地可不就亂了起來?
北三郡因為鎮北王要籌措軍糧的緣故,不僅沒有減免賦稅,反而為了籌措軍糧,賦稅與之往年相比,更增加了三成有餘。
這一來二去。
北三郡的百姓可不就苦不堪言了嗎?
他們清河郡還算是好的。
尤其是淮陽府。
因為這裡地靠大魏,再加上群山環繞,不依靠河水澆灌,之前的洪澇和旱災並沒有殃及淮陽府。
雖然也有波及,但並不算太嚴重。
李家村就好似上天的寵兒,但沒有受到影響,收成反而比往年好了不少。
這也導致李家村成了清河郡內,淮陽府地界最為出眾的村落之一。
他能在這裡擔任縣令,也是他的福氣。
隻不過。
在來李家村之前,他還收到了一紙調令。
因為要準備戰事的緣故,鎮北王在大肆征兵。
他們已經收到了征集令。
凡是家中有青壯者,皆會被官府強行征走為兵。
這一來二去,怕是會民怨四起。
李家村倒是為數不多的淨土之一了。
而且這則調令他還沒有下發下去,現如今,他連官印都交給李楓了,後續事情如何發展,都與他無關。
“吳王和鎮北王之間,不是還有一個青州嗎?”
“兩王相爭,青州難道就沒什麼影響?”李楓突然插了一句。
鎮北王和吳王一南一北。
但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青州。
青州和其他地方不一樣。
郡的地方就已經是最大的地方區域劃分了,可在這兩者之間卻夾雜了一個青州。
這種情況還不少見。
大梁除了一個青州以外,還有好幾個州。
比如吳王南邊的南部州。
上林郡旁邊的錦州。
東郡旁邊的禹州。
這幾個州的實力和其他郡相差無幾,還都是聽命於朝廷的。
鎮北王和吳王鬨出這麼大亂子,青州不可能沒有向上彙報。
可目前卻沒有收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也沒有青州兵員動向的消息,這是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