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府試開考_寒門屠戶之子的科舉日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9章 府試開考(1 / 2)

主考官的聲音落下後,幾個皂衣衙役抱著印刷好的卷子,挨個號舍分派。

紙頁摩擦的“沙沙”聲混著考生壓抑的呼吸,這種氛圍也讓人越來越緊張。

卷子“啪”地甩在王明遠麵前的木板上。

他沒急著就開始做題,還是和之前一樣,先依次看下每道題的內容。

第一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結合“溫故而知新”,試述為學之道。

(這題考《論語》基本功,需要融合理解作答,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第二題:《孟子?離婁上》有雲“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試析德法相輔之理。

(這題考辯證思維,治理之道,但是又有點深意,答題的時候得把握好尺度)

第三題:《大學》言“格物致知”,宋儒與漢儒釋義迥異,孰為治學正途?

(這題考學術視野與思辨能力,但涉及學術流派之爭,需謹慎應對)

第四題:今歲多地遭蝗災,糧價飛漲,流民漸增,當如何安民生、穩社稷?

(這題在府試這個階段著實有些超綱,而且直擊當下民生難題,需拿出切實辦法,估計也是想通過這題篩選下真正的有才學之輩。)

第五題:以“秋夜讀書”為題,作五言律詩,限“光”韻。

(這題感覺出題者很有巧思,和以往的春耕、勸農、勸學、花鳥魚蟲完全不一樣,這是考驗考生的發散思維了,還好難不倒他,之前他就收集了很多這方麵的詞。而且有柳教諭贈予他的改良版詞的加持,應該問題不大。)

又思索了一遍後,定了定神,他提筆蘸飽了墨,先在草稿紙上落筆,依次作答。

第一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

他腦中瞬間閃過前世工地上那些考了一堆證卻圖紙都畫不利索的“理論家”,還有隻會埋頭苦乾不懂總結優化的“老黃牛”。

每次被優化的永遠都是這些埋頭苦乾的老黃牛,感覺扯遠了。

於是筆走龍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非獨悅於溫故,實悅於溫故而知新也!……”

他巧妙地將“時習”解釋為實踐應用之悅,“溫故知新”則點出反思升華之樂,二者結合,方為真“學道”。邏輯清晰,層層遞進。

第二題:“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有點像前世工地上光講人情,安全條例形同虛設,遲早出事。要嚴格遵循施工規範和質檢流程才是保障。

其實扣工資扣多了自然就遵循規範了!

而且他又想起來當初高空拋物,害他穿越過來的那個罪魁禍首了!

隱隱有點頭疼,趕忙打住不繼續往下想。

專心思索了一番後下筆:“善如春風化雨,能潤民心於無聲;法如規矩繩墨,可束惡行於有形。然春風無繩墨則散漫無歸,繩墨無春風則僵冷難行……”

比喻生動,將抽象的德法關係具象化,點明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寫完第二題後,他揉了揉發酸的手腕,抬頭一看,日頭已經偏西,不知不覺已經過了這麼久。

這會也才感覺到腹中饑餓,看來是答題答的太入神了。

他想起大哥考籃中給他準備的大餅。趕緊掏出來,就著竹筒裡的涼水,大口啃了起來。

餅子厚實有嚼勁,麥香混合著椒鹽的鹹香,瞬間撫慰了轆轆饑腸。

對麵號舍的考生見他吃得香,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窸窸窣窣地翻找起自己的乾糧。

一時間,這片考區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咀嚼聲。

吃飽喝足,精神稍振。

王明遠目光投向第三題。

第三題:“格物致知”,漢儒宋儒之爭?

這題有點“學術打架”的味道。漢儒重“格物”,像老農研究種子土壤;宋儒重“致知”,像高僧參禪悟道。

他略一沉吟,提筆:“漢儒格物,如匠人析木,務求紋理分明;宋儒致知,似禪師觀心,旨在明心見性。治學之道,豈能非此即彼?……”

他主張兼容並蓄,既要漢儒的實證精神,也要宋儒的內省功夫,走“求真向善”的融合之路。觀點鮮明,不偏不倚。

答完三題,天色已擦黑。

考棚裡陸續點起了蠟燭,昏黃的光暈在號舍間搖曳,映著一張張或疲憊或專注的臉。

王明遠卻果斷收筆。

晚上點燭做題?風險太大!

萬一打個盹燭火點了卷子,哭都沒地方哭!

雖說有衙役巡視,但是總有注意不到地方。

消防安全齊參加,預防火災靠大家!

唉,要是人人都像他一樣自覺就好了,那麼多人都還在秉燭夜戰,真是又卷又肝!

他麻利地將卷子細心收好,把當桌子的木板撤下,鋪上自帶的薄氈,和衣躺下。

號舍狹窄,他蜷著腿,聽著周圍此起彼伏的咳嗽聲、歎息聲,還有不知哪個倒黴蛋被蚊子騷擾的拍打聲,好像隱約還有幾個屁聲……


最新小说: 快穿路人就要隨心所欲 妻色撩人,我修仙秘密藏不住了 救命,在末世和死對頭綁定了生死 薄情帝王火葬場了 兩界高武:收束諸天成大羅 女村霸覺醒後:豪門弟弟寵上癮 沉迷種田,我爆紅全網 眸中萬象:靈魂的隱秘側寫 異族?放尊重點!叫天材地寶!! 從零開始的天龍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