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登聞鼓!血狀!告生父!貪墨賑災款!草菅人命!
任何一個詞單獨拎出來都足以讓人心驚肉跳,此刻卻全部彙聚在一起,砸得人頭暈目眩!
王明遠死死盯著那幾行字,手指無意識地收緊,指甲掐進了掌心。
元滄瀾……他真的做了!
以一種最慘烈、最決絕的方式,將自己和整個家族乃至秦陝官場都拖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這短短一則消息背後,隱藏著多少驚心動魄的博弈、多少難以想象的壓力和凶險?他幾乎能想象到,元滄瀾敲響登聞鼓時那義無反顧的背影,在金鑾殿上麵對刁難與威逼時的凜然不屈……
初步看來,他成功了。
至少,他成功地引爆了這一切,將那不見天日的黑幕撕開了一道口子,引來了至高無上的震怒和徹查的旨意。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
隨後的幾天,更多細節通過不同渠道零散地傳到了書院,逐漸拚湊出事件更完整的輪廓。
據說,元滄瀾敲響登聞鼓後,並非一帆風順。其生父背後的勢力及其黨羽立刻進行了瘋狂的反撲。
他們在朝堂上公然抨擊元滄瀾“忤逆不孝”,罔顧人倫,其言不足信;汙蔑他乃是“受人指使”,背後有政敵操縱,意在攻訐;更質疑其所呈證據“來源不明,真偽難辨”,企圖將水攪渾。
朝堂之上,兩派勢力為此爭得麵紅耳赤,幾乎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一方力主嚴查,以正國法、安民心;一方則拚命維護,試圖將大事化小,保護既得利益集團。
就在僵持不下,眼看元滄瀾可能被扣上“不孝忤逆、誣告尊親”的罪名反而下獄之時,事情發生了驚人的逆轉。
據說,在最為關鍵的一次公堂對質或朝議中,麵對洶洶質疑,元滄瀾悲憤至極,竟做出了以死明誌的慘烈舉動!
雖不知其具體方式,但這一舉動,徹底震撼了在場所有人,也通過某種渠道迅速傳開,引爆了京城的輿論。
士林清議為之沸騰,百姓聞之無不唏噓憤慨。
一個讀書人,若非蒙受天大的冤屈,被逼至絕境,何以至此?!
“以死證清白”、“以血諫君王”的悲壯故事,迅速壓過了那些“忤逆不孝”的指責,形成了巨大的輿論壓力,成為了壓垮反對勢力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終,皇帝陛下龍顏震怒,不再猶豫,下旨徹查,一查到底!
而關於元滄瀾的結局,傳來的消息則有些模糊且令人稍感安慰。
說他當時傷勢極重,但萬幸被在場太醫全力救治,保住了性命。
隻是此後,此人便仿佛消失了,無人知其去向。
有人說他被秘密保護起來了,以免遭報複;也有人說他心灰意冷,已然離開京城這個傷心地……
王明遠聽到這些,心中百感交集。
既為元滄瀾的慘烈抉擇而心痛,又為他最終活了下來且似乎達成了目標而稍稍鬆了口氣。
隻是,經此一事,世上怕是再也沒有那個清冷孤傲的才子“元滄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