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正旦日,朱標不是主角,尤其是和生死兄弟們觥籌交錯的事情都由便宜老爹朱元璋一力承擔了,所以他感覺沒那麼累。現在身份不同了,這些人情世故他必須挑起大梁,對哪些人該施恩、對哪些人該示威,處理好與勳臣公卿的關係,是處理好朝政的一個關鍵之一。
增加公休時間,是朱標對朝臣們的一個示好。有張有弛,才能更好地調動積極性,否則屍位素餐,毫無生氣,對朝廷、國家百害而無一利。如同朱元璋一般的工作狂,宵衣旰食,夙興夜寐的,委實不多。曆史上,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寫了不少的詩詞,其中《宮詞》有七十首之多,其中不乏表現父皇的勤勉。
“宵旰常存為國心,大庭決政每親臨。退朝鎮日憑綈己,禦筆常書丹扆箴。”
另外,明代黃省曾也做過12首《洪武宮詞》,反映朱元璋為國勤政、生活儉樸。
“雞鳴天子下床梯,內直紅妝兩隊齊。
閶闔虎頭門大啟,春星猶帶紫宮低。”
“雲簷排比玉妃房,戶戶俱鋪紫木床。
聖後從來敦內治,不教雕鏤雜沉香。”
“君王新拱虎龍都,萬戶千門天上圖。
不似六朝繁粉黛,內宮聊選備承呼。”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經過十幾年的奮鬥終成一代開國之君,他沒有忘本,時刻記著自己出身,勤儉持家的樸素心思,用到了治國上。這對一個萬人之上、權力沒有製約的皇帝來說,當然是是一件好事。朱元璋事無巨細,對民生極為關注,製定了各種各樣的法度,指導編纂甚至親筆撰寫了不少大誥、禦書等等,以便勸民向善。
譬如《祖訓錄》、《禦製大誥》、《禦製大誥續篇》、《禦製大誥三篇》、《大誥武臣》等等。朱元璋在《禦製大誥三篇》中說道,此誥前後三篇,凡朕臣民,務要家藏人誦,以為鑒戒。倘有不遵,遷於化外,的不虛示。
朱元璋對人民生活的關注,一方麵連百姓生活中的細瑣小事都能涉及到,例如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少征稅或者不征稅,降低生活成本,但另一方麵,對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加以規定,條條框框地將民眾限製在禮教的框架內、牢牢地拴在本鄉本土。
對於這樣的手段,朱標雖然覺得不好,但也無可指責。幸好的是,開國才僅僅七年而已,朱元璋的很多條條框框還沒來得及頒布實施,這給了朱標很好的機會,定下一個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越是死板的限製,越容易產生問題,壓製矛盾,最終隻會更猛烈地爆發。
封建時代,對社會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對人口的管理,對戶籍的管理。朱元璋很早就著手進行戶口登記,以便更好地管理民眾,倒不是為了收取人頭稅,而是為了限製民眾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和身份自由。
洪武三年,朱元璋諭中書省:“民,國之本。古者,司民歲終獻民數於王,王拜受而藏諸天府,是民數有國之重事也。今天下已定而民數未核實,其命戶部籍天下戶口,每戶給以戶帖。”戶部按照指示登記戶籍,製作戶帖。戶帖之上記載籍貫、人數、年齡等等,類似於現代的戶口簿,加蓋戶部官印。戶籍登記冊藏於官府,戶帖則交與民眾。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詔編纂人口登記冊,由於冊子封麵是黃色的,所以叫黃冊。黃冊一式四份,縣、府以及布政使司各留一份,上呈朝廷一份,存放在南京城外後湖玄武湖)的小島上,該島即成為禁地,嚴禁煙火,建有碩大的庫房三十餘間。每十年編訂一次,以統計人口增減情況。黃冊的編纂貫穿明朝始終,最後一次造黃冊是崇禎十四年1641年)到十五年1642年)。
編纂黃冊是朱元璋對明代人口登記製度的重大改革,配合裡甲製度,將基層的人員管理、稅收管理明確化。然而,中華大地,幅員遼闊,人口登記工作量巨大,負責皇權統治的基層——縣,人手有限,壓力巨大。洪武時期,朱元璋對官員極度嚴厲,對於偷奸耍滑的官,一點兒也不手軟,所以那段時間的黃冊編製工作,還算是落實到位,統計數字也大致可信。
然而,之後各朝視皇帝的重視程度不同,黃冊的編纂要麼應付了事,要麼乾脆中斷。從一些記載數字可以看出,有的縣,幾十年來上報人口分毫不差,沒多一人,與沒少一人。這很顯然是官員偷奸耍滑,隨便編個數字應付差事。而朝廷、皇帝關心的是相對變化,隻要不比之前少了就行了,而真實的數字到底是多少,他們不關心,這樣的心態導致人口登記流於形式。
根據《大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人口數口,弘治四年1491年)人口數口,萬曆六年1578年)人口數口。從明初經過了差不多兩百年,人口居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可見人口登記全是表麵功夫。
朱元璋進行人口登記的重點是稅收和限製流動。人口登記工作,將百姓分為不同的戶籍,譬如民戶、軍戶、匠戶和灶戶。前麵三個很好理解,所謂灶戶就是以煮鹽為業的人戶。這四種戶籍中,最為複雜的就是匠戶,根據不同的行業,還可以細分到泥瓦匠、木匠、紡織、印刷等等。
這樣的戶籍規定,當然不是為了讓老百姓都有一技之長,而是為了朝廷的賦役,目的是確保軍隊補給與政府差役的完成。自古以來,朝廷的用度都出自百姓,要麼來自農作物征收、商品稅收,要麼來自勞動力使役。
明代的這種匠戶的劃分,為的就是勞役的承擔。朝廷要修宮殿、疏通運河、打造戰船等等,這類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作,很大部分可以由一般的民眾或者軍人承擔,但其中的技術性工作,則必須由有一定手工業技能的匠戶來擔任。
可是這種匠戶的分類並不是按人,而是按照戶來分的。這就意味著,一個家庭所從事的行業是時代繼承的。一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戶籍家庭之內,他就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
然而,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朝廷隻要能夠征召到足夠的工匠,完成既定的任務,它並不關心匠戶的後代對於所歸屬的職業是否感興趣,是否擅長這一職業。當然,隻要能夠滿足朝廷的使役,它也不關心一戶之中其他成員,不乾涉他們做事的自由。同時,在實操過程中,代役也是可以接受的。
喜歡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請大家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