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字排位,長幼有序。咱們兄弟,以後成家立業,各成一支。子孫名字,所立雙名,每代取一個字為上字,其下一字,臨時隨機選擇,編入玉蝶。這是你家的,先取了二十個字,後世照例續添。這是父......”朱標欲言又止,“算了,不說了。你馬上要有子嗣了,先給你。其他人也一樣,都擬好了,時機到了也會給。”
原本關於名字的第三個字,朱元璋是有要求的,即用五行偏旁,以火土金水木為序。可是朱標不打算這樣做,省得以後人為造出很多生僻字,看不懂也不會念。
“謝謝大哥!”朱棡嘴上說著,淚眼婆娑,心中默默地說了一聲“謝謝爹!”
“本來以為,老二成家比你早,肯定先給他的。沒想到,讓你搶先了。”朱標察覺到了朱棡淚水模糊的雙眼,趕緊打岔,“你二哥真是不爭氣。”
“嗬嗬!”朱棡笑笑沒說話。
“話說回來,這終歸是家務事,咱們不方便插嘴。不過呢,有人比咱們著急,肯定天天念叨呢!”朱標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
“啊?哦!那是當然了。再過一陣子,二哥的耳根子就有的受了!”朱棡也反應過來了。
“大哥,那個......”
“你又咋了?”見朱棡又扭捏起來了,朱標有些不爽。
“是關於二哥的。”
“他咋了?”
“都是坊間謠傳,還是不說了吧。”
“唉?老三,沒你這樣兒的啊!趕緊說!”朱標催促道。
“那我先聲明。第一,這是謠傳,無憑無據。第二,大哥聽了,可彆生氣。”
“行!咱們哪兒聽哪兒了。”
“有人暗地裡議論,二哥娶了王保保的妹妹為正妃,生了兒子,那就是秦王世子。而秦王以後是要就藩陝西領兵的,這樣一來......”朱棡話說到這兒就停了。
不過話的意思朱標是聽明白了。秦王正妃是元人,生的兒子自然有一半的元人血統,以後繼承秦王之位,說不定胳膊肘就會往外拐。朱樉正是有這樣的考慮和擔憂,所以才遲遲沒有子嗣。
“放......”朱標大聲地喊道,轉而又壓低了聲,“屁!是誰在亂嚼舌根子!”
朱棡兩手一攤。
“這恐怕是有人故意造的謠,先查一查再說。”朱標小聲地繼續說。
朱棡點了點頭。
朱標正要再說點兒什麼,秦順再次上前奏道:“陛下,翰林院學士宋訥求見。”
“他來乾啥?能不能讓人消停一會兒啊!”朱標沒好氣地說。
這話在晉王朱棡聽來,有點兒當麵打臉的意思,尷尬地撇了撇嘴,朱標完全沒有意識這個問題。
“小的去跟他說,陛下您正在忙?”秦順試探地問。
“算了,讓他進來吧。”
“大哥,那我就先回去了。”朱棡起身。
“行。聊個天兒都不消停,改天咱們哥兒幾個一起吃飯。”
“好啊!”朱棡說著抬腳往外走,和宋訥打了個照麵。
“臣宋訥參見陛下。”
“平身。宋學士所為何來?”
與此同時,韓國公的偏亭之內,李善長正坐上位,胡惟庸在左,二人正在聊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