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僅僅十天,就建成了一座如此完美的生態淨化係統?”
“這……這簡直是鬼斧神工!”
網絡,這頭由數據流構成的無形巨獸,在這一刻被徹底引爆。
名為“龍之心”的直播視頻,席卷了每一個社交媒體的角落。
視頻中那堪稱恐怖的施工速度,以及最終呈現出的、近乎百分之百的完美淨化效果,形成了一種蠻不講理的視覺衝擊力,狠狠地砸在了每一個觀眾的認知壁壘上。
這股風暴很快就衝破了娛樂與大眾討論的範疇,以一種不容置喙的姿態,闖入了代表著這個國家最高智慧的殿堂。
燕京,華夏水利科學研究院。
深夜,整棟科研大樓隻有零星幾個窗口還亮著燈,蔣毅院士的辦公室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國內最頂尖的水利工程專家,工程院院士,蔣毅的一生,都在和“水”打交道。
從波瀾壯闊的三峽大壩,到縱貫南北的調水工程,他的名字,早已刻在了這個國家的山川河流之上。
此刻,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正死死地盯著電腦屏幕。
屏幕上,正是“龍之心”的延時攝影畫麵。
泥濘的山穀,在短短十天內,被改造成了一片巧奪天工的溪穀園林。清澈的溪流在精心設計的疊水景觀、砂石過濾層、水生植物區之間蜿蜒流淌。
“不可能……”
蔣毅的喉嚨裡發出一聲乾澀的低語。
他手邊的咖啡已經徹底涼透,但他毫無察覺。他的全部心神,都被屏幕上那套“自然循環多級淨化水係”的設計牢牢吸住。
作為此領域的絕對權威,他隻看了一眼,就洞悉了這套係統表麵之下的恐怖深度。
這不是簡單的挖溝引水。
這是水文學、地質學、環境工程學與景觀美學的一次完美融合。
他猛地從那張坐了三十年的紅木大班椅上站了起來,動作之快,讓他的老腰都發出了輕微的抗議聲。
但他顧不上了。
他蒼老的雙手有些顫抖地握住鼠標,一遍又一遍地拖動著視頻的進度條。
暫停,放大,逐幀分析。他甚至動用了研究院內部的專業軟件,對視頻中的水流速度、坡降比、滲透率進行粗略的建模估算。
辦公室裡,隻剩下鼠標沉悶的點擊聲和老人越來越急促的呼吸聲。
半小時後,蔣毅頹然地靠回了椅背,眼中卻燃燒著一團火焰。
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一個讓他這位見慣了超級工程的院士,都感到頭皮發麻的結論。
這套係統的淨化效率和生態友好性,遠超國內現有的任何一套人工水利淨化係統!
甚至比他帶隊攻關了五年、至今仍處於理論階段的“第四代城市水體自淨方案”還要先進!
“這個設計思路……太巧妙了,簡直是藝術品!”
蔣毅院士激動地喃喃自語,他看向屏幕的眼神,不再是審視,而是一種近乎朝聖般的虔誠。他仿佛看到了一條活著的龍,用自己的經脈,梳理著這片土地的水係,賦予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