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教授緩緩摘下眼鏡,用粗糙的手背,擦去眼角溢出的渾濁淚水。
他想到了那些渾濁的河流,想到了那些為了一口乾淨水而奔波的百姓。
所謂的“學術封鎖”聯盟,在這樣的家國大義麵前,算個什麼東西?
他顫巍巍地拿起手機,撥通了自己最得意的學生的電話。
“小李,幫我發個聲明。”
“就說,我這把老骨頭,要去龍海大學,發揮發揮餘熱了。”
“龍海大學,等我老周!”
物理學界。
一位以嚴謹著稱的中年物理學家,看著屏幕上那個簡潔到不可思議的材料配方,陷入了長久的、死一般的寂靜。
然後,他猛地站起身,因為動作太大,椅子被向後帶倒,發出一聲巨響。
他卻恍若未聞。
“室溫超導……”
他喃喃自語,聲音嘶啞,眼中卻燃燒著前所未有的火焰。
“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我們都走錯了!全都走錯了!”
生物學界。
一位年輕的基因工程天才,正對著一段“基因編程”的入門密鑰,激動地渾身發抖,幾乎要將鍵盤敲碎。
化學、材料、能源、信息……
在華夏學術圈的每一個角落,一場無聲的風暴,正在同時上演。
那些來自未來的、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顛覆性技術資料,如同一記記精準投下的“王炸”,徹底擊潰了所有頂尖學者心中最後一道名為“理智”的防線。
對被“封鎖”的恐懼,對所謂人情世故的權衡,在對未知真理的無上渴望麵前,顯得如此渺小,如此卑微,如此可笑。
他們瘋了!
整個學術圈,都徹底瘋了!
這股壓抑已久的瘋狂,最終在社交網絡上,彙聚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超級海嘯。
在陳靜博士那條石破天驚的聲明之下,一個又一個在國內學術界響當當的名字,開始接二連三地出現。
“龍海大學,算我一個!”——著名材料學家,劉明遠。
“老周都去了,我豈能落後?同去!同去!”——水利工程專家,孫建國。
“為往聖繼絕學,雖千萬人,吾往矣!龍海,我來了!”——古文字研究學者,李默。
一個。
十個。
數十個!
那些平日裡隻出現在國家級期刊和CCTV紀錄片中的名字,此刻,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密集地出現在所有人的手機屏幕上。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各自領域的擎天巨擘,是無數高校動用一切資源都想請去坐鎮的“大神”。
而現在,他們像是商量好了一樣,用最直接、最決絕的方式,公開發布聲明,宣布將追隨蔣毅教授的腳步,加入那所甚至還未完全建成的龍海大學。
他們,誓與龍海大學共存亡!
這股由國內最頂尖的學者們自發形成的“站隊”狂潮,其勢頭之猛烈,規模之浩大,徹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它不再是暗流湧動。
它是一場勢不可擋的、席卷整個網絡的陽謀!
之前,燕京大學等高校聯盟費儘心機,自以為能扼住龍海大學咽喉的“學術封鎖”,在這場追求真理的學術狂歡麵前,被衝刷得乾乾淨淨。
不。
它甚至沒有被衝刷。
它直接變成了一個天大的、無比諷刺的笑話,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供所有人圍觀和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