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場哨聲的餘音,還在巨大的穹頂體育館內震蕩,尚未徹底消散。
趙小海感覺自己的身體失去了重量。
視野天旋地轉,無數盞熾白色的燈光彙成一片模糊的光海。將他高高拋起的,是隊友們因為過度用力而扭曲的臉,上麵掛滿了汗水與狂喜。
他贏了。
他完成了那記壓哨絕殺。
這個不久前還蜷縮在山村角落,麵對陌生人會下意識低頭的少年,此刻正被數千道目光聚焦,懸浮在整個世界的中心。
他的心臟在胸腔裡擂鼓,震得耳膜嗡嗡作響。
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不再是遠方的噪音,而是灌入他四肢百骸的洪流,衝刷著他過去十幾年裡所有的自卑與怯懦。
“龍河牛逼!”
“希望之穀牛逼!”
不知是誰,用嘶啞的嗓音吼出了第一聲。
緊接著,如同投入滾油的火星,整個看台徹底引爆。數千名新生,無論來自哪個學院,無論之前支持哪支隊伍,此刻都猛地從座位上彈起。
他們揮舞著手臂,用儘肺裡最後一絲空氣,將這兩個名字彙成一股聲浪,狠狠地撞向體育館的頂棚。
一種滾燙的情緒,在每個人的胸膛裡發酵、膨脹,最終破土而出。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籃球賽。
這不是某個學院的勝利。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勝利!
這是我們的大學,一個能讓普通人站上舞台,親手摘下星辰的地方!
賽後的網絡,成了另一片沸騰的海洋。
比賽的錄播視頻被無數雙手剪輯、解構、重組。
有專注於最後一秒絕殺的超燃慢鏡頭集錦;有將雙方戰術跑位用紅藍線條標注出來的專業分析;更有甚者,直接將龍河大學球隊後台的戰術數據模型截圖,與職業聯賽的分析報告並列。
每一個版本,都在以病毒般的速度瘋狂擴散。
午夜十二點,一個新的話題詞條,以一種不容抗拒的姿態,碾壓了所有娛樂八卦和時事新聞,空降熱搜榜首。
【#在龍河大學打球要靠腦子#】
點開詞條,評論區早已淪陷。
“我看了三遍回放,那個絕殺根本不是運氣!是精密計算!跑位、擋拆、傳球時機,全都是為了最後那一秒鐘設計的!”
“那個叫趙小海的,賽後數據顯示,他全場的無球跑動距離超過了一萬米!他的體能根本不是為了衝撞,而是為了執行戰術!”
“這已經不是學生籃球了,這是一群披著學生外衣的戰術分析師在打降維打擊!”
“雜牌軍?這他媽是海豹突擊隊!”
網友們的熱議,將龍河大學學生那超越同齡人的戰術素養和數據分析能力,推到了所有人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