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濃稠得化不開。
網絡世界,正上演著一場針對龍河大學的狂歡式審判。
各大媒體的頭條,充斥著“天才隕落”、“世紀騙局”、“‘方舟’計劃擱淺”等刺眼的標題。曾經被捧上神壇的大學,此刻正被無數隻手拖拽著,試圖將其拉入泥潭。
唱衰的聲音已經彙聚成海嘯,淹沒了所有理性的辯駁。
就在這股輿論的浪潮攀至頂峰,所有人都默認龍河大學將選擇龜縮,在沉默中等待風波平息的時刻。
那個沉寂了太久的學校官方網站,在午夜時分,毫無征兆地跳動了一下。
一則新的公告被推送了出來。
沒有預熱,沒有宣傳,甚至連推送的彈窗都顯得那麼樸實無華。
它的內容極其簡短,惜字如金,連一張吸引眼球的配圖都沒有。
可就是這樣一則公告,卻像一道無聲的閃電,撕裂了深沉的夜幕,將一道刺目的光,投進了全球科技界的每一個角落。
公告標題:【關於“方舟”計劃核心結構材料“龍鱗”完成理論驗證與樣品合成的階段性成果公示】
公告正文:【我校【“方舟”計劃】項目組,已成功完成核心結構材料“龍鱗”的理論模型驗證與第一批次實驗室樣品合成。相關基礎理論論文,將發表於本月最新一期的《國家材料科學》期刊。】
公告的最後,附上了一張圖片。
一張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有些簡陋的黑白線條圖。
它沒有任何渲染,沒有任何美化,隻是一張純粹的分子結構模型圖,標注著【“龍鱗”仿生複合材料】。
這張圖,對於外行來說,無異於一張廢紙。
可對於所有內行的材料學家而言,它就是來自未來的天書。
公告發出的瞬間,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靜音鍵。
僅僅三秒之後。
全球材料學界,徹底引爆!
米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係。
深夜的實驗室裡,白發蒼蒼的戴維斯教授正準備結束一天的工作,他的助理突然發出了一聲壓抑不住的驚呼,指著屏幕,臉色煞白。
戴維斯教授皺眉看去,下一秒,他瞳孔驟然收縮,整個人僵在原地。他一把推開助理,雙手死死撐住桌麵,將臉湊到屏幕前,仿佛要鑽進去一般。
“不可能……”
他的聲音乾澀,充滿了無法置信的驚駭。
“這種碳納米管的編織結構……見鬼,它的鍵角完全違背了我們現有的一切認知!在物理上怎麼可能穩定存在?”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燈火通明的會議室內,一場關於石墨烯應用的研討會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央大屏幕上那張被緊急投影出來的結構圖。
“蜘蛛絲蛋白和貝殼的微結構?用這種方式進行分子級的融合?這……這違背了最基本的生物化學定律!催化劑是什麼?反應條件是什麼?上帝嗎!”
一位嚴謹古板的德國學者,激動地揮舞著手臂,他引以為傲的冷靜與克製,在這一刻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