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標準答案,是用我們學校材料學院和生命科學院聯合開發的‘龍河7’型高分子聚合酶基因剪刀,配合‘華佗’AI的輔助算法,進行超高精度靶向定位。”
“龍河7”?
“華佗AI”?
每一個陌生的、充滿了科幻質感的名詞,都化作一柄重錘,狠狠地砸在博士生的認知壁壘上,讓他頭暈目眩。
“這樣可以將理論脫靶率,控製在十億分之一以下。”
十億分之一!
博士生感覺自己的呼吸道被徹底堵死,胸腔中的空氣被抽乾,整個人因為缺氧而一陣陣發黑。他目前實驗室能達到的最優數據,還在百萬分之一的量級上苦苦掙紮!
林曉靈一邊說著,一邊已經輕車熟路地在自己的個人終端上操作起來。
她的指尖在光屏上流暢地滑動,調出了一份被高強度加密的文檔。
“滴”的一聲輕響,文檔解鎖。
“我當時寫的這篇考場論文,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還得了個‘優秀’。”
她將那塊薄薄的、閃爍著柔和光芒的終端屏幕,轉向了那位已經麵無人色的博士生。
他的視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過去。
屏幕上,是一篇論文。
一篇……格式完美到無可挑剔的論文。
邏輯嚴謹、數據詳實、理論模型完美、甚至連參考文獻都引用著他聞所未聞的、似乎隻存在於龍河大學內部知識庫的前沿理論。
上萬字的篇幅。
這,就是一篇“考試論文”?
那位博士生隻是粗略地掃了一眼摘要部分。
僅僅是摘要。
他的雙腿便開始不受控製地發軟,肌肉纖維發出無聲的哀鳴,一股寒意從腳底直衝天靈蓋。
他知道。
他用自己浸淫了十數年的專業知識,無比確定地知道。
眼前這份所謂的“作業”,如果拿出去,不,甚至不需要全文,僅僅是這個摘要和核心理論模型,就足以在任何一本世界頂級的科學期刊上,作為封麵文章發表!
它不是在解決問題。
它是在定義下一個時代!
他身旁,那位帶隊的、白發蒼蒼的老教授,再也無法維持住身為學界泰鬥的鎮定與從容。
他那隻剛剛還穩穩背在身後的手,此刻正劇烈地顫抖著,不受控製地伸出,死死扶住了身邊一棵粗糙的樹乾,冰冷的樹皮觸感才讓他沒有當場癱軟下去。
他的嘴唇翕動著,渾濁的眼球裡布滿了血絲,死死地盯著眼前這群神情自若的年輕人。
他們臉上的表情,那種平靜,那種理所當然,就仿佛隻是在討論昨天晚飯吃了什麼一樣輕鬆隨意。
老教授感覺自己一生的所學、一生的驕傲,都在這一刻,被徹底碾碎,化為齏粉。
他喉嚨裡發出嗬嗬的、如同破舊風箱般的聲音。
終於,他用儘了全身的力氣,問出了那個讓他感覺自己靈魂都在顫抖、整個世界觀都轟然崩塌的問題。
“同學……你們……你們真的是……才入學了幾個月的……大一新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