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首都,科技部頂樓。
國家尖端製造項目最終評審會,如期召開。
會議室內的空氣,與其說是凝重,不如說是一種壓抑的沉悶。
長條會議桌光滑的漆麵,倒映著一盞盞慘白的頂燈,也倒映著一張張缺乏表情的臉。
燕京大學“追光者”項目組的負責人,錢衛國副校長,正站在台上。
他背脊挺得筆直,聲音透過麥克風在偌大的會議室裡回蕩,帶著一種精心排練過的意氣風發。
“……經過我們團隊整整三十個日夜,不眠不休的奮戰,我們終於在‘雙工件台’的同步精度問題上,取得了理論性的突破!”
他身後巨大的投影幕布上,一個鮮紅的箭頭,從“10nm”這個數字,艱難地指向了“9.9nm”。
錢衛國抬高了音量,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我們將誤差,成功縮減到了0.1納米!”
他頓住,環視全場,期待著掌聲雷動。
掌聲響起來了。
稀稀拉拉,禮貌而克製。
台下,評委席上的專家們神色各異,但沒有人流露出真正的激動。
他們隻是機械地鼓著掌,眼神卻在不經意間交彙,傳遞著彼此都心知肚明的信息。
理論突破。
模仿的還是彆人十幾年前淘汰的技術路線。
在這種國家級的評審會上,拿出這種“進步”,甚至有些可笑。
但在當前國內一片空白的窘境下,有,總比沒有好。
掌聲很快停歇,空氣再次陷入沉悶。
錢衛國臉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但他很快調整過來,昂首挺胸地走下台,坐回自己的位置。他瞥了一眼斜對角那個安靜的年輕人,眼神深處藏著一絲毫不掩飾的輕蔑。
主持人拿起流程單,清了清嗓子,試圖讓氣氛活絡一些。
“感謝錢校長團隊的精彩彙報。下麵,有請龍河大學【羲和】項目組的負責人,何宇校長,上台進行項目彙報。”
唰——!
這一次,不再是禮節性的注目。
會議室裡,包括錢衛國在內,所有人的目光,都化作了實質的利箭,齊刷刷地釘在了何宇的身上。
一個月前,就是在這個地方,這個年輕人立下的“軍令狀”,至今還清晰地回響在每個人的耳邊。
一個月,造出顛覆性的光刻機。
帶著一群剛剛入學的大一新生。
這根本不是狂妄,這是瘋了。
現在,到了檢驗這份瘋狂成果的時刻。
在數十道或好奇、或質疑、或純粹等著看笑話的目光聚焦下,何宇站起身。
他邁開腳步,不急不緩地,走向那個屬於彙報者的發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