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河大學的這份“怪才”招生簡章,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整個社會,激起了遠比想象中更加猛烈的漣漪。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主流的教育界。
“嘩眾取寵!”
“這是對我們國家施行了數十年的高考公平製度的一種公然挑釁和破壞!”
京都,一間裝潢古樸的電視台演播廳內,一位頭發花白、在教育界被譽為泰山北鬥的老專家,麵對鏡頭,情緒激動地拍著桌子。他手邊的茶杯,因這劇烈的震動而漾出了幾滴滾燙的茶水。
“教育,應該是普適性的,是要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才!這種隻看重一技之長的‘偏科怪才’,進入大學,也隻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內某頂尖學府的校長,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篇措辭嚴厲的公開信。
“我奉勸何校長,不要被網絡上的虛名衝昏了頭腦,教育,是一項需要敬畏的事業,不是你用來炒作的工具!”
一字一句,都帶著居高臨下的審判意味。
一時間,無數的學術期刊、教育論壇、電視節目,都將炮口對準了偏安一隅的龍河大學。
各種質疑、批判、甚至謾罵,如同烏雲壓城,讓龍河大學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然而,讓所有專家和學者都沒想到的是,這份在他們眼中“離經叛道”的招生簡章,在民間,卻引發了海嘯一般的回應!
那些來自權威的批評聲音,僅僅在網絡上發酵了不到半天,就被另一種更加龐大、更加洶湧的聲浪,徹底淹沒。
那不是簡單的反駁,那是一場積壓了太久太久的情緒總爆發。
無數被傳統教育體係壓抑、埋沒、甚至判定為“失敗者”的“怪才”和他們的家庭,仿佛在無儘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縷刺破蒼穹的……救命稻草!
“我兒子就是他們說的‘怪胎’!他記不住課文,但他能把一台報廢的發動機拆了又裝,裝了又拆!老師天天罵他不務正業,可他才十五歲啊!”
“我女兒,數學常年不及格,但她畫的畫,能讓美院的教授都看呆!我們求爺爺告奶奶,沒有一所高中願意收她,說她會拉低升學率!”
“救命稻草!這真的是救命稻草!何校長,求求您,看看我們的孩子吧!”
網絡上,無數類似的留言,帶著血淚,帶著不甘,帶著最後一絲掙紮的希望,瘋狂地刷屏。
他們瘋狂地湧入龍河大學的官網,湧入何宇的校長信箱。
第一天,一萬封。
第二天,五萬封。
第三天,當那個數字突破十萬大關時,龍河大學的郵箱服務器,終於發出了不堪重負的悲鳴,徹底癱瘓。
技術部門的電話,幾乎要打爆何宇的手機。
“校長!服務器又崩了!這已經是今天第三次了!”
“我們緊急擴容了,但根本沒用!郵件進來的速度太恐怖了,像洪水一樣!”
“校長,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夜深人靜。
校長辦公室裡,隻剩下服務器主機風扇低沉的嗡鳴聲。
何宇坐在辦公室裡,沒有理會外界的喧囂,也沒有去管那些專家的批評。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片由無數封郵件組成的,浩瀚無垠的星海之中。
他一封一封地,仔細閱讀著這些充滿了渴望與天賦的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