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關於龍河大學教育模式的討論,正被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沸點。
無數的鍵盤敲擊聲彙成洪流,在虛擬世界裡激蕩、碰撞,爭論著傳統與創新的優劣。
就在這股浪潮的最高峰。
一個更具毀滅性的引爆點,在毫無預警的深夜,悄然浮現。
時間,深夜十一點。
地點,燕京大學,一間普通的男生宿舍。
數學係大二學生林帆,指尖懸停在鼠標上方,屏幕上是他的個人社交媒體編輯頁麵。
光標在標題末尾安靜地閃爍著。
《我為什麼決定從燕京大學退學》。
他按下“發布”鍵。
動作很輕。
世界卻在下一秒,被投入了一顆深水炸彈。
林帆。
這個名字在燕京大學,尤其是在代表著龍國數學金字塔尖的數學係,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他不是光芒四射的學生會**,也從不參與任何熱門社團。
他身上唯一的標簽,簡單到極致,也沉重到極致——“天才”。
自他踏入燕園的那一刻起,所有數學專業課的第一名,便再無旁落。
他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成績單的最頂端,俯瞰著身後所有的同齡人。
大一那年,係裡一位國寶級的院士,在一個小型研討會上,順口提到了一個困擾自己團隊多年的數學猜想。
所有人都視之為學術閒談。
一周後,林帆遞上了一份完整的、邏輯鏈條無懈可擊的證明過程。
整個數學係為之震動。
在所有教授和同學的認知裡,他的軌跡清晰得沒有一絲懸念。
畢業,深造,成為龍國數學界繼往開來的下一座豐碑。
一條鋪滿了鮮花與榮譽的康莊大道,就在他的腳下。
然而,就是這個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第一天才”。
用一篇長文,用一次點擊。
親手將這條光明前程,砸得粉碎。
文章的開篇,辭藻懇切,他感謝了燕京大學給予他的知識與平台。
但僅僅幾行之後,筆鋒陡然轉折,每一個字都透出刀鋒般的犀利。
“……在這裡,我學到了最頂尖的知識,接觸到了最權威的學者。我被精心地教導著,如何沿著前人開辟的道路,走得更快,更穩。我的每一步,都在一個完美的框架之內。”
“直到昨天。”
“我看到了龍河大學【盤古】實驗室那群學弟學妹們,解決‘幽靈’無人機技術難題的直播。”
“那一刻,我所震驚的,並非他們所運用的某項具體技術,那些知識點在我的書本裡同樣存在。我震驚的,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那種天馬行空、無視一切現有框架、從問題最本源出發的創造力,讓我感到了一種久違的,或者說,從未有過的戰栗。”
“我渾身的血液都在那一刻凝固了。”
“我回頭審視自己所處的環境,那些被奉為圭臬的‘學術範式’,那些論資排輩、不容置疑的‘學術權威’,那些為了在頂級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而皓首窮經的‘學術目標’……”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聞到了一種‘僵化’與‘暮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