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行間,那種屬於基礎科學的驕傲與舍我其誰的霸氣,幾乎要穿透屏幕,點燃每一個讀者的血液。
帖子發布的瞬間,下方的跟帖數以每秒數百條的速度瘋狂刷新。
整個論壇,徹底引爆!
“樓上的同學,話說得未免太滿了。”
一個ID為“手術刀”的用戶回帖,在短短三十秒內,點讚數便突破了五千。帖子的歸屬學院,赫然是“醫學院”。
“理論的星辰大海再璀璨,最終也要映照在‘人’這片現實的土地上。”
“沒有我們醫學院一代代人積累的臨床數據,沒有數以萬計的誌願者用身體換來的試錯反饋,沒有我們這些手握手術刀、直麵病患痛苦的一線人員製定的治療方案,你們那些所謂的‘本源理論’,就永遠隻是一堆沉睡在服務器裡的0和1,一疊毫無價值的廢紙!”
“聯盟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發表幾篇頂刊論文,而是為了治病救人!我們,才是連接理論與現實的唯一橋梁!我們,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就在生物科學與醫學兩大學院的支持者們捉對廝殺,用各種艱深晦澀的論文和案例互相攻擊,戰況進入白熱化之時。
一個來自計算機學院的、ID為“代碼上帝”的傳奇大神,慢悠悠地敲下了一行字。
他的回複很簡單,甚至帶著一絲程序員特有的、看穿一切的慵懶。
“嗬嗬,兩位都彆爭了。”
“我隻問兩個問題。”
“第一,為沃森教授推演出‘死亡判決書’的【羲和】係統,是誰寫的底層架構?”
“第二,你們兩家每天產生的、以T為單位起步的實驗數據,需要誰的算法來清洗、來建模、來尋找那滄海一粟的規律?”
“沒有我們,你們兩家都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用肉眼和顯微鏡去觀察細胞,用紙和筆去記錄天知道要多久才能統計完的數據。”
“所以。”
“我們,才是驅動這一切的,唯一的大腦。”
這條回複的下方,再無爭辯。
隻有一排排由計算機學院學生刷出來的,整齊劃一的“/手動滑稽”表情。
這場“王冠”之爭,以一種超乎想象的速度在發酵、在升溫,很快就從線上蔓延到了線下。
有好事者,或者說,有一群唯恐天下不亂的學術狂人,竟然真的在學校的大禮堂自發組織了一場場公開的學術辯論賽!
辯論賽上,各大學院最頂尖的學生代表們西裝革履,引經據典,唇槍舌劍。
全息投影在他們身後拉出一道道複雜的數據流和分子結構模型,那場麵之激烈,那學術水平之高,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場世界頂級的學術峰會。
然而,這場在任何外界專家看來,都極有可能演變為學院分裂、資源內耗的巨大紛爭,在龍河大學這片神奇的土壤上,卻催生出了一種前所未有、良性到令人恐懼的學術競爭氛圍!
醫學院的學生,為了聽懂並反駁計算機學院那些關於“神經網絡剪枝”和“卷積算法優化”的論據,開始利用一切課餘時間,在圖書館裡瘋狂惡補Python和C++。
計算機學院的天才們,為了能更好地理解並處理那些來自生物實驗室的、充滿了“噪聲”和“冗餘”的複雜生物醫學數據,也開始主動去旁聽生物學院的大一基礎課程《細胞生物學導論》。
整個龍河大學,變成了一座高速運轉的巨型學習熔爐。
所有學院的學生,都在這場波及全校的巨大爭論中,以一種近乎瘋狂的姿態,拚了命地學習著對方領域的知識,用前所未有的效率武裝著自己的大腦。
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
為了向所有人,也向自己證明——
我,更有資格戴上那頂王冠,去親手開啟一個屬於全人類的,全新的長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