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是在考察知識的深度,而是在拷問人類智慧的極限。
考場的氣氛瞬間變得凝重,空氣的流動都仿佛遲滯了。
龍河大學的學生們,在最初的震驚過後,幾乎是立刻就洞悉了這一切的本質。
這不是摸底。
這不是評估。
這是一場由這所驕傲的、站在世界學術之巔的歐洲學府,為他們這些在西方眼中如同“學術暴發戶”一般的東方來客,精心準備的“禮物”。
一場充滿了居高臨下的審視與毫不掩飾的學術傲慢的——
下馬威!
講台後方,幾位蘇黎世的監考老師嘴角已經噙著一抹難以察覺的弧度。他們等待著,等待著看到預想中的畫麵——那些年輕的東方人臉上浮現出慌亂、憤怒,或是被巨大難題所震懾的恐懼與無助。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卻讓他們的表情僵在了臉上。
預想中的騷動沒有發生。
那群年輕的東方學生,臉上的確有驚訝,但那驚訝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僅僅泛起一圈漣漪,便迅速消失無蹤。
慌亂?憤怒?恐懼?
完全沒有。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讓監考老師們完全無法理解的平靜。
不,那甚至不是平靜。
那是一種……近乎是“有趣”的、躍躍欲試的神情。
一名坐在前排的男生,甚至將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發出一聲輕微的、帶著些許玩味的歎息。他拿起筆,在指尖優雅地轉了一圈,筆尖在燈光下劃出一道銀色的光弧。
他身邊的女生,則是低頭看著試卷,嘴角控製不住地上揚了一下,仿佛看到的不是一道道世紀難題,而是一盤剛剛開始的、頗具挑戰性的棋局。
這種詭異的反應,如同病毒一般在龍河大學的學生群體中迅速蔓延。
最初的凝重氣氛被一種無形的、輕鬆的磁場所取代。
他們甚至開始相視而笑。
那不是苦笑,也不是無奈的自嘲。
那是一種隻有他們彼此才懂的眼神。
一個眼神交換,傳遞出的信息遠比任何語言都豐富。
——“有點意思,比校長在學校裡搞的‘每周驚喜’有挑戰性。”
——“室溫超導?這不是去年陸教授在《未來科學》上發表的那篇論文的延伸方向嗎?當時我們還分組討論過來著。”
——“強人工智能的算法猜想?我記得咱們學院AI實驗室的‘伏羲’模型,好像已經迭代到可以初步驗證這個猜想的階段了。”
——“我還以為蘇黎世能拿出什麼壓箱底的東西,鬨了半天,考的都是咱們的‘課堂作業’?”
那眼神中傳遞的,是一種隻有龍河大學學生才懂的默契。
一種在無數次被非人道的學術難題、被那些走在時代最前沿的導師們瘋狂“內卷”和“壓榨”之後,所錘煉出的、深入骨髓的自信與從容。
他們看著這份在外界看來足以“封神”的試卷,感覺……無比親切。
考場內,數百支筆被幾乎同時拿起。
沒有絲毫猶豫。
落筆的聲音,清脆,而堅定。
一名學生在答題前,抬起頭,目光越過層層人頭,與另一名相隔甚遠的朋友對視了一眼。
兩人同時無聲地笑了。
那笑容裡,帶著一絲隻有他們自己才能品味出的調侃。
——“哦?原來,這就是世界頂尖學府的水平嗎?”